但皇帝对于一个帝国来说,是如此的重要,轻易是不能离开国都太久的,否则,一旦发生宫廷政变,一切就都晚了。
而自古以来,宫廷政变可是不少,发生的非常频繁,一国之君经常性的会因为发生宫廷政变而丢掉性命,所以,皇帝轻易是不会长时间脱离京城的。
只是因为李安发明了铁路交通,让出行变得特别的方便,如此,皇帝才那个隔三差五的,前往距离皇宫较远的地方去游玩和视察,比如,没事的时候可以去洛阳城玩玩,或者南下也是可以的,但想要去遥远的海外,这个就太有难度了,怕是很难实行了,毕竟,海外太远了,而且,安全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太好解决的,所以,就只能在大唐本土转悠了。
不过,李隆基要是真的想去海外游玩的话,也是挺简单的事情,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为皇帝,将大唐江山交到自己儿子的手上,然后,自己退休了,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不就可以带着自己的老婆去海外度假了吗?
当然,这种想法有些太天真了,且不论李隆基愿不愿意退休,就算他真的愿意放弃皇位,把江山交给自己的儿子去打理,如此,他就真的能够颐养天年吗?他宠爱的贵妃还能是他自己的?会不会被自己的儿子抢走,若是他心爱的贵妃喜欢某些特别贵重的物品了,他手里没有那么多的钱财,还需要问自己的儿子去索要,这样该多憋屈,万一儿子以国库空虚为由拒绝,那他岂不是连讨好自己贵妃的能力都没有了么。
这里面有太多的未知,有太多的不确定,所以,为了自己的权势和绝对的安全,李隆基是不敢在活着的时候,把权力交给自己儿子的,以免自己的儿子反对自己,如此,他就真的要完蛋了。
大唐从建国以来,经历了一次次的政变,每一次的政变都是血流成河的场景,就没有一个皇位继承人,能够在不流血的情况下登上帝位的,就算已经登上了帝位,也会面临一次次的政变。
李隆基就是通过政变,推举自己的父亲上位的,之后,因为自己的功劳和哥哥的礼让,从而坐上了皇位,然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先后逼死了很多亲人,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在李隆基的身上有太多的罪恶了,他做的坏事数不胜数,一旦失去权力,很难保障自己的安全和荣华富贵。
逼死姑姑太平公主,冤杀多个儿子,抢夺自己儿子的老婆为自己的贵妃,这些事情都是李隆基的人生污点,有了这些污点,他的儿子未必会诚心诚意的对他,只要他失去权力,他就什么都不是。
真实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安史之乱过后,太子被推举为新的天子,而皇帝则成为了太上皇,失去了往日的权利,之后,随着叛军被彻底的消灭,太上皇离开蜀中,返回了长安城。
但失去权力的太上皇,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不但居住的地方被限制在了一个小地方,而且,皇帝为了防止他重新掌握权力,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最可怕的是驱逐了跟随他很多年的老太监,让这位太上皇,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从而渐渐的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思,不久就抑郁而终了。
杨玉柔听了妹妹的话,想了一下,开口道:“这个乖孙儿一去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不可能回来的时候什么也不带的,肯定带了很多好东西,只要让我知道了,送不送就由不得他了。”
不知不觉,三娘霸气的个性就又显露出来了,而且虽然显得很是霸道,但一点儿也不让人反感,反而听着让人很是舒心,
“姊姊千万不要造次,我们姐妹承蒙皇恩,做事儿还是要收敛一些比较好,太张扬了,怕是会引来麻烦。”
杨玉环开口告诫道。
对于杨家最近的张扬,杨玉环是非常清楚的,虽然,这显示了皇帝对她的重视,但她总觉得如此张扬不是什么好事儿。
“妹妹就是心善,凡事都为别人考虑,不就是要些小礼物,没多大的事儿,妹妹若是觉得不妥,姊姊不打这主意就是了。”
杨玉柔笑着开口说道。
安狮郡的大唐学堂,倾注了李安大量的心血,不过,李安的心血并没有白费,这里的当地学童学习很是刻苦,部分资质较好的学童,甚至都能勉强与李安对话了,这让李安很是高兴,而且,越是年龄小的学童,学习的速度越快,年纪较大的学童,学习大唐语言的进度就慢了许多了。
李安过来视察的时候,对学习比较好的学童,给予了很大的奖励,以鼓励他们更快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更好的为大唐帝国的服务,让大唐帝国的先进文明,能够传播到安狮郡这里。
安狮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算得上是丝绸之路的中间点,虽然这个中间点并不是真正的路途中心,但也差不了多少。
把大唐海外最重要的学堂设置在此处,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只要此处的学堂发展好了,随后可以向前后扩张,带动马六甲和安竺郡等地的发展,让这些地区的百姓都学会大唐的语言,日后,让全天下所有人的人都说大唐话,如此,天下语言统一,那才是最好的事情。
离开安狮郡,下一站就是马六甲海域了,这一地区因为海岛众多,所以,海盗一直比较猖獗,但自从李安带领大唐船队南下之后,已经把这一代的大部分海盗去全都给收拾了,剩余的海盗都是一些数量较少的散兵游勇,实力很是衰弱,已经难以对来往的商船构成较大的威胁了。
而且,大唐武装船只一直马六甲海域活动,对这些残余的海盗构成了巨大的威慑作用,让他们轻易不敢外出活动,甚至,因为实在经营不下去了,从而选择退出海盗这个行当,转而去做正经的生意,这样也省的整体提心吊胆了。
毕竟,天底下是没有人愿意过提心吊胆日子的,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让人难过了,若能获得巨大的利益的话,说不定还有人愿意这么干,可若是什么利益都不能获得,或者只能获得很少的收益,那就不会有人愿意这么干了。
只有当海盗能够获得巨大的收益,才会有人愿意去干这个行当,哪怕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可随着大唐水军的介入,马六甲地区的海盗已经失去了轻松获得收益的途径,过的非常的辛苦,除了极少数死硬分子之外,大部分海盗成员都陆续离开这个行当,去做正经生意去了,比如当个保镖什么的,是最合适不过了,很多海盗都是渔民转化而成的,继续回去打鱼也是很不错的出路,总之,绝大部分海盗都是可以离开海盗这个行当的,除非作恶太多,已经很难再次融入社会的海盗残渣,才会继续冒险去干海盗这个行当。
“李侍郎,现在距离马六甲岛已经不远了,在马六甲休整之后,我们就可以一次性返回大唐的广州港了,我们就要回家了。”
部下站在甲板上,满脸都是兴奋的神色,很显然,离开大唐故土已经很久了,马上就要返回家中了,就能看到自己的亲人了,这份激动的心情,只有离家很久的人才能体会到。
李安的心情也是一样的,非常的激动和开心,尽管李安一路上过的很快乐和充实,但这种感情和家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家会给人一种非常安心和舒心的感觉。
“是啊!我们很快就可以回家了,这一晃就是一两年的时间,比当初预计的时间要长了不少。”
李安看着眼前的广阔大海,开口感叹道。
人在外地总会思念家乡,而越是在返回的途中,思念家乡就越是强烈,临近家门口是最强烈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一同南下,所行走之路途,比西出阳关要远的多,现在,我们终于是要回来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一名部下站在李安的身后,看着天上偶尔飞过的海鸟,开口感叹。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我们一路行进,为大唐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总算可以回去了,再也不用在海上漂泊了。”
又一名部下开口感叹。
李安嘴角淡淡一笑,大唐就是诗人众多,随便一个读书人,都能写几首诗词,而且,写诗的质量还很是不错,读起来朗朗上口。
当然,这几名部下说的诗词,并不是自己写的,而是感叹而已,是借用名人的诗词的。
总之,越是靠近大唐本土,众人的思乡之情就越是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