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纠结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4287 字 2024-04-20

“李侍郎,这一次卖电池的技术,是第一次还是最后一次,以后其它的技术,会不会卖给个人,比如汽车这项技术,会不会贩卖给个人负责生产?”

又有人问道。

李安想了一下,开口回答道:“这个不是我能说了算的,那要看朝廷的意思,要看朝廷的意思啊!”

很显然,这些人希望朝廷能把更多的技术卖给个人,什么都让朝廷负责的话,效果真的不是很好,效率太低了,还容易滋生贪腐现象,吃空饷的人也在不断的出现,让很多管理者颇为头疼。

在后世的文明社会,吃空饷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当然,这一情况主要出现在朝廷供养的队伍里,普通的私人老板是绝对不会让人吃空饷的,除非吃空饷的是老板包养的小美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而在朝廷供养的队伍里,吃空饷的人就太多了,反正花的是朝廷的钱,做个顺水人情有什么不好的,自己还那个得到一笔不错的好处费,损失则是一丁点也没有。

各个时代的朝廷,都会选择打击这些吃空饷的家伙,不过,打击的效果很是不理想,各个时代都存在大量的这些丑恶现象,成了各个时代朝廷的顽疾。

比如很多王朝的后期,经常出现几万大军打不过几百起义军的怪现象,这其中,除了操练不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军的实际人数,远没有下面汇报的这么多,额定一万大军的兵营,实际的士兵人数,很有可能只有两三千人,而且,就这两三千人,还有好多是老弱病残的充数兵,根本就没有战斗力,但军饷却是按照一万人领取的,最后全都装进了将领的腰包。

其它朝廷部门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而且,越是到了王朝的后期,这样的情况就越是普遍,朝廷的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去拯救这样的朝廷。

大唐朝廷把电池这项新出现的技术交给私人去管理,为的就是要为朝廷减轻负担,减少吃空饷和贪腐的问题。

这些人问了好多问题,在得到李安的认真回答之后,全都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也许他们心里已经有谱了吧!该如何选择,他们必须认真的去考虑。

电池技术只是第一个突破口,日后,或许会有更好更能挣钱的技术要贩卖给普通的私人,若是在第一次争的太伤钱,以后再有更好的技术的时候,岂不是没钱投资了。

这种纠结的情绪,就好比是后世的买房人,在房价蹭蹭蹭往上涨的时候,他们很想买,但又担心买了之后房价会下跌,同时还担心不买的话,房价会变得更高,那样就要花费更多的钱才能买得起了,到底是买呢,还是观望一阵子再买呢?如此纠结的问题的确让人非常的恼火,搞的很多人失眠心悸,严重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

后世人买房之后,若是房价下降了的话,很多人会聚集在一起,对售卖楼盘的地方进行打砸,以发泄心头的不满,若是涨价了的话,那就是自己赚了,自然也就是理所应当了。

而在大唐这个时代,电池这项技术是朝廷公开贩卖的,不论是挣钱还是亏本,他们都只能认了,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的机会,谁敢跟朝廷叫板,那就是纯粹不想活了。

所以,这些商人必须要再三斟酌,因为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他们必须准备的判断出这项技术到底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甚至,还要考虑以后会不会还有更加实惠的技术贩卖给商人。

比如铁路这条大动脉,若是按线路卖给私人的话,谁买下都能占大便宜,还有汽车技术也是这样的,谁能买下谁就能发大财。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百年老字号,他们的家族传承可远远不止三代,甚至十几代或者几十代都是很常见的,凭的就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垄断技术。

比如,中药方面的老字号,小吃方面的,酒方面的,肉类的等等,有太多的老字号了,而这些老字号更加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一代代的兴盛下去,甚至,可以越做越大,让自己的子孙变得比自己还要富裕。

也就是说,每一家老字号,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都掌握着一些外人所不能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从而能让自己的子子孙孙受益无穷。

比如小吃的配料成分是什么,只要老字号的主人知道,如何经营管理也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经验,都是外人所不知道和不了解的。

当然,在古代的氛围中,最厉害的是书香门第,也就是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那就最厉害了,不过,读书这些技艺与别的技艺不同,是不具备太大的垄断性的,若是子孙不争气,脑子太笨了,那就麻烦了,有可能无法继承祖先的衣钵,从而造成家族的衰落。

而很多老字号就不同了,比如卖烤鸭的,需要的调味料是哪几种原料,应该如何配比,只要记清楚就行了,不是傻子和愣子的话,应该都是能够掌握的,所以,传承下去的机会比较大。

李林甫很会当官,也做到了最高的官位,可这项技术是很难维持给子孙后代的,他的儿子有很多,但成才的是一个都没有,最多也就混个小官罢了,孙辈就更看不出有什么人才了,想要让他的子孙始终维持高官的位置,实在是太难了。

而若是给子孙后代们弄个别人掌握不了的技术,那就是完全不一样了,子孙后代有了垄断性的事业,就能够一代代的传下去了,家族也就会越来越繁荣,所以,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他必须要拼一把了。

李岫也劝不动自己的父亲,只得由着父亲的意思去办了,否则,若是日后那些弟弟们都吃不饱饭,天天跑来蹭吃蹭喝的就不好了,而且,一旦真的能够开办工坊,他也会有一份的。

开办工坊并没有什么难的,只要拥有了李安提供的技术,工坊就可以开起来了,而开办工坊需要有人来管理,若是在不同的地区多开几家,就需要更多的人来管理了,生产出产品之后,还需要进行销售,一个销售点是肯定不够用的,需要多个销售点一同进行才好。

如此,不同的工坊和大量的销售点,就都需要有人来打理,而李林甫有那么多的无能儿子,一人负责一个节点倒也挺合适的,如此,所有的儿子就都有事情可做了,孙辈也不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至于代以后,他就管不了太多了,至少,正房一脉是可以持续延续下去。

这一切的幻想,都是在毫无意外发生的前提下考虑的,而万一发生意外的话,他的一切努力就都是徒劳了,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李林甫死后,被翻出一大堆的罪状,从而受到了很大的处置,子孙后代都受到了波及,好多后代都被发配到偏于地区了。

不过,现在李林甫还活着,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子孙,会在自己死后被发配的事情,若是提前知道这种事情的话,他也就没有心情为自己后代考虑谋生之道了。

在京城的很多府邸,权贵们都在考虑如何分这一杯羹,他们根据各自的实力,开始考虑自己活得这项技术的可能性。

实力比较强大的贵族,想要独自获得前三,从而独自取得这项技术,成为三足鼎立的一方,而实力较弱的权贵,就在考虑是否可以联合其余贵族,大家一起努力拿下技术,然后,按照出资的多少来进行利益的分配。

当然,还有胃口更大的贵族,想要谋划一家独吞这项电池技术,比如,可以动用一切力量,独自把前三名都给占了,这样一来,不就可以独自一家获得技术了么,当然,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叫三种名字,以让外人看上去是三家,其实,背后的权贵就是同一个人。

不过,想要独吞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大唐的权贵太多了,谁也搞不清楚对方有多少筹码,能得到前三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要包揽前三,那得多少财力啊!显得太不现实了。

而聪明的权贵,已经开始谋划最大的可能性了,也就是找到另外两家,三家一同努力,各自获得一个名额,如此,三家获得前三之后,就可以彻底的垄断电池这项技术了,之后如何分配利益,那就是他们三家内部的事情了,只要不进行价格战,三家都能获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