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言等人相视一眼微微颔首,一般执行反间计的人都必须要有坚韧的心境,能够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显然孔范和江总这种依靠文采和口才上位的人并不是执行反间计的好人选,让江总凭借着一张嘴劝说那些官员尚且在情理之中,但是让孔范前来执行反间计,在场的几个人和沈君高易地而处,觉得自己会担心孔范直接假戏真唱,干脆投靠李荩忱。
这种事别人做不出来,但是对孔范和江总这种典型的小人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对不同的人自然就应该有不同的判断和考虑方式,显然孔范前来投靠李荩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朝堂斗争当然不可能一直要稳中求胜,如此一来必然会事事落于人后,所以现在李荩忱已经完全可以判断孔范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李荩忱虽然并没有想要在建康府就和东宫拉开架势大打出手的意思,但是也必须要提防东宫想要对自己不利,而这么一个身在东宫核心之中的人显然是不错的选择。
李荩忱低声说道:“孔范只是送来了信和名剌,说明他对我们的态度也有些取舍不定,那我们就需要抓紧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修远,这件事还是交给你,记住,一定要小心谨慎,如果因此而引起了东宫的注意,恐怕只会让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
徐德言急忙拱手领命,而李荩忱旋即说道:“程峰,唐齐!”
“在!”两人应了一声。
“你们一个负责统带好朱雀桥外的兵马,一个负责联系秦淮口的水师,现在东宫明显不会让我们安生的离开建康府,”李荩忱斟酌说道,“这两支兵马就是我们的救命稻草,一旦事发突然,必须抓紧有所反应。”
“诺!”当即唐齐和程峰郑重的回答。
而顾野王和徐德言等人的神情也随之肃然起来。唐齐和程峰都是巴蜀中人,原本就不是南陈的臣子,因此在这建康府真的大打出手也没有什么顾虑。
议事堂中,徐德言、程峰等李荩忱带着前来建康府的亲信济济一堂,而除此之外还有姚察这一个李荩忱来到建康府之后唯一发展的新属下,不过姚察似乎还有些拘谨,站在侧后方,有些惊奇的看着和几名属下站在一起的李荩忱。
古人议事,一向是端庄正坐,而谋于密室之内也不会靠的太近,可是现在李荩忱和徐德言等人讨论事情的时候却并没有遵守这些礼节,声音高昂,甚至说到气头上的时候几个属下都开始挽袖子,这倒让姚察大吃一惊。
不过姚察不得不承认,这样虽然看上去有失礼节,但是可以让每一个人暂时忘掉尊卑,有想说的想法就说出来,而不至于因为顾及颜面而吞吞吐吐。
这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团体,看来自己想要融入其中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啊。不过这并不是让自己讨厌的模式,或许自己也可以尝试着这么做。
“此人这两日已经主动来联系我们,”徐德言将一份名剌递给李荩忱,“属下认为可以考察他一下。”
李荩忱接过来名剌,这些天前来拜访的人太多,让李荩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接待了多少人,一切事宜都是徐德言和顾野王在其中统筹,而后来顾野王又以李荩忱副手的身份前去回访一些高官,所以这些事自然就全都落在了徐德言的肩膀上。
前来拜访的人虽然多,但是其中大多数都是说几句客套话,实际上就是为了混个脸熟罢了。
李荩忱当然不可能将自己想要做什么告诉每一个人,毕竟他也不知道这些人前来投靠,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真心又有多少是假意。不过当他看到名剌的时候,还是怔了一下,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印象,但是李荩忱可以确定至少这个人是没有来过得。
因为名剌上赫然写着“孔范”两个字。
孔范是何许人,李荩忱可是心知肚明。东宫陈叔宝的身边最宠信的两个人就是江总和孔范。
见李荩忱面露惊讶神色,徐德言解释一句:“孔范本人并没有过来,他只是派人送来了名剌,而除了名剌之外还有他的亲笔信,在这里,还请将军过目。”
李荩忱从徐德言手中接过来信件,只是粗略的扫了一眼就明白这新建是什么意思。孔范先是将李荩忱狠狠的夸奖了一顿,紧接着便表明自己对于东宫陈叔宝以降很多人都已经看不顺眼,希望能够为李荩忱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