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毕竟只是个例,现在的杨坚显然快到了独木难支的地步。已经没有了外来粮食和商贾贸易的长安城,现在面临着物价飞涨、民心惶惶的问题,百姓和贵族都在争先恐后的逃离这是非之地,而北周的府库中并不是没有银钱,只不过这银钱显然现在已经买不到杨坚需要的东西,比如粮食,比如布匹等日常生活用品。
同时在信里,杨素也没有回避杨坚对几个世家明暗威胁的事情,不过同时他也指出,至少从现在看来,李荩忱用多余的粮食、木材等来换杨坚手中的钱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李荩忱接下来肯定是要对南方用兵的,大军军饷等等也都需要以钱财而不是粮食布匹的方式来支付。
更重要的······杨素只是在信中隐晦的提了一句,但是李荩忱很清楚,借此机会巴蜀的商贾可以进入关中,自然李荩忱的眼线也就随之进入,对于李荩忱来说当然是一举多得。
实际上李荩忱之前就已经有想要和杨坚通商的意图,对于杨坚这样的枭雄,李荩忱兵部指望着能够一下子战胜他,若是直接将他逼到绝路上,取得的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就只剩下慢慢的消耗杨坚的实力,最后让他在自己人财两空的时候方才反应过来,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可就为时晚矣。
而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从经济上控制杨坚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历史上西方侵略者曾经对中国市场所做的,控制你国家的商贸和运输,就算是华夏地大物博,动脉在别人的手中,也只能对别人俯首听命。
就像清末经济已经近乎崩溃,而且大多数的通商口岸都掌握在西方殖民者的手里,就算是满清再怎么想要振兴,也已经为时晚矣。
李荩忱并不相信杨坚能够看得穿一千年之后的套路,尤其是杨坚主动找上门来,更是让李荩忱窃喜。
看着李荩忱非但没有担忧,反而带着笑容的神情,李渊觉得自己真的是活见鬼了。
轻轻咳嗽一声,李荩忱沉声说道:“随国公所开列的条件并没有什么问题,一切就按照这个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