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而除了身后的家国,真正让乐昌担忧的,实际上还是前方。
对于自己的到来,李荩忱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对待自己?
这个曾经石头山上一鸣惊人的年轻人,现在已经变成了乐昌完全不熟悉的枭雄,尤其是这些时间来的音讯不通,更是让乐昌不知道此时的李荩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自己是不是要和一个全新的陌生人相处?
楼船一路上可以说是毫不停歇,从建康府直入荆州,荆州水师奉萧摩诃之命抽调了两条楼船护送过信州,之后折返。而很快乐昌便看到了早就已经在三峡口江面上等候的船队。
一艘规模远比这条楼船大的黄龙巨舰缓缓靠上楼船,踏板伸下来,一队精锐的汉军步卒飞快的冲上楼船,控制了整艘楼船。
而一名年轻人很快出现在乐昌的面前。
乐昌怔住了,不敢置信。
李荩忱张开双臂抱住她:“傻妮子,欢迎回家。”
乐昌终于忍不住了,紧紧抱住李荩忱,泪水夺眶而出。
——————-第十卷风入松完—————————
自从李荩忱北上之后,留守白帝城的徐德言和曹忠也没有闲着,打造战船的事情有骆牙负责,所以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招募和训练士卒,好在这兵源对于巴郡这边来说并不缺,逐渐下山的巴人以及本地的汉人都在踊跃参军。
相比于蜀地,巴郡这边的土地本来就不算多,毕竟巴地多山,真正能够耕作和养家糊口的土地也就只有山间河谷的一点,而偏偏巴人部落主要还是集中在这边。
可是毕竟峡江唐氏、董氏、秦氏等家族在这边也立足日久,因此巴郡这边的土地分配起来反倒是有些紧张。
所以骆牙和唐亦舜等人在鼓励巴人北上耕作蜀郡的土地之外,还鼓励巴郡的人积极参军,如果参军的话,家中的土地因为没有足够的人耕作,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参军带来的奖赏已经足够弥补土地减少的损失,这对于很多刚刚下山的巴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拿到的土地少一些,但是获得的钱粮却不少。
通过种种政策鼓励,徐德言他们也算是重新在白帝城这里组建了将近两万的兵马,再加上李询带着南下的五千北周旧部、这一次李荩忱从巴蜀调过来的五千新兵,这三万兵马就是李荩忱南下的主力。当然了除此之外,襄阳的主力也会随之南下,另外两淮的军队也会有所配合,加起来人数实际上已经快接近十万。
想到自己当年入蜀的时候,只有寥寥几千兵马,现在竟然已经能够凑出来十万大军,李荩忱还是有些激动的。
穿行在校场上,李荩忱看着那些训练的士卒,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士卒正团结在一面旗帜下努力训练,而这些就是自己以后赖以平定天下的希望。
而校场的外面,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营房以及远处山坡上林立的工坊,让李荩忱更是感慨万千。当初刚刚入蜀的时候,南部郡这一片难得的平整江滩上只有突兀的几个粮仓,而现在一切都已经天翻地覆,这里变成了李荩忱在南方战线上最大的兵营、工坊和船厂,可以说已经展现出来一个工业中心的雏形。
当然李荩忱也清楚,南部郡这里毕竟只是一个江滩上的小城,来往运输只能依靠水路不说,现在的工坊就已经扩展到了周围的山坡上,继续向外围扩展就是深山老林了。
当初选择这里的时候是因为李荩忱别无选择,现在这一片土地已经接近饱和,等到李荩忱平定江南之后,这些工坊肯定是要陆续迁出去的,不过肯定也不会全部搬走,在这里给自己留下一点儿后路也不是坏事。
“现在主要还都是老卒在配合训练新卒,”李询向李荩忱介绍,“想要让这一支军队形成战斗力,至少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我们等得起。”李荩忱淡淡说道,对于李询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将训练士卒的本事,李荩忱还是信得过的。
————————————————-
夹岸的青山向后倒退,继续向前不远就是三峡口,过了那里就是李荩忱的地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