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钱不能堆着

权倾南北 然籇 2219 字 2024-04-20

而唐登就是家中元老里负责财政的,一向眼光毒辣,现在既然就连他都确定跟着李荩忱开办这个钱庄有利无害,那么家中元老必然就不会再反对。

峡江唐氏的态度已经定了,其余的董氏和秦氏等等也就不再犹豫,本来李荩忱的说法就挑不出来什么毛病,这种办法的确是大家之前从来没有想到的,当然也因为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有足够的信誉做出保证。

毕竟之前巴蜀的当地官府已经处于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而峡江唐氏本身也是一盘散沙不说,对于蜀郡甚至汉中等地的影响也远远不是现在可比的,当然即使是现在峡江唐氏也没有真的深入北方,他们也不傻,当然知道如果盲目扩张只会引起李荩忱的打压。

而如今李荩忱以官府和自己的信誉为保障,也就是说官府的暴力机构会维护这个体系,那大家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看着纷纷附和的其余世家代表,李荩忱轻轻呼了一口气。

钱庄的设立当然只是发展经济的第一步,有了钱庄在,自己就可以更好地集资和调动钱财,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善基础设施并且增加对新技术研发的投入。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来更多的财富。

钱是可以生钱的,只要不堆着。

如果想要组建钱庄,那么官府能够提供的恐怕只有信誉保证,钱是一点儿都没有的,所以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积极的站出来支持李荩忱,那么以后李荩忱肯定也不会亏待了他们。

同样,对于李荩忱来说,想要经济发展就得让钱财流动起来,如果这些财富永远都是集中在这些世家的府库之中,那么世家永远都是这样富裕,而百姓永远都会那么贫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场景李荩忱绝对不允许出现在自己的治下。

可是大家族储存钱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谁都希望家里能够多有点儿钱,有钱才有底气。因此李荩忱必须要改变他们的这种观念。

一旦市场上没有足够的钱财,那么官府就不得不铸造更多的钱币来防止贫困和物资不流通,同时更要防止以物易物的现象出现。当百姓开始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来交易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已经自动将作为中间商来提供钱币的官府忽略掉了。

当百姓已经习惯于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官府的存在时候,甚至习惯于官府带给他们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税收时候,那么一切就已经变得不可挽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一个地方出现叛乱而官府无力镇压,那么另外一个地方肯定也会紧接着揭竿而起。

历史上的隋炀帝是因为不作为和残暴才被百姓推翻的么?李荩忱认为肯定不仅仅是这个原因,隋炀帝虽然穷奢极欲,但是无论是开通运河还是远征高丽,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持国家边境的稳定和促进国内南北经济的沟通交流,这绝对不是什么坏事。当年的汉武帝为了讨伐匈奴,将文景之治积攒下来的所有财富都挥霍的差不多,百姓穷苦更胜文景时期,可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百姓心中名扬千古的一代帝王。

在李荩忱看来,或许经济因素才是导致隋朝最终分崩离析的罪魁祸首。修建运河绝对是功在千秋,但是修建时候高额的开支导致隋朝政府已经入不敷出,想要在短时间内依靠这条运河得到利益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远征高丽屡屡失败再加上杨玄感的叛乱等等,最终隋朝是亡在了缺钱而隋炀帝却不会赚钱上。

甚至杨玄感的叛乱李荩忱都有理由怀疑,会不会是国库的亏空倒是当时的隋朝官府加大了对于世家的搜刮,否则当时至少也已经算皇亲国戚的弘农杨氏没有理由铤而走险——当然了弘农杨氏自从发家一来就不缺胆大包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