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只是文官体系,朝廷上还会单独设立武官系统。和之前一样,武将的事务在朝廷上的主持者便是太尉府,但是原来的南陈司空府只是负责战报的来往传递,但是现在李荩忱赋予了太尉府新的权力,所有的战争规划、兵力的调遣以及后勤保障等等,太尉府都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负责者,实际上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枢密院和初期的军机处,只不过地位肯定要比重文轻武的宋代要高上很多。
太尉府之下便是两重号将军、四征将军等等,这些官职由汉代的战时授予完全改变为任何时候都授予,各将军受命于皇帝、承接命令于太尉府,持节驻守各地,但是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所防守的地方有军队的训练权,真正的征战权力需要经过朝廷和太尉府的批准。
而具体的军中安排,李荩忱也打算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的,这主要也是因为南朝三百年以来,军队制度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导致军中也出现了很多混乱,更何况李荩忱一步步走到今天,他麾下的这些兵马并不完全是招募来的,还有很多是降将和降兵,因此这就导致了不同的将领麾下兵马数量甚至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情况在南北朝时期非常常见,但是李荩忱很清楚,这样只会进一步导致将领拥兵自重,他必须要给整个军队制定一个标准化的规矩,将军队进行整编和统一管理,尤其是在思想上的统一管理。
这也是李荩忱要等着和萧摩诃等人商量的事情,等朝堂上的改革完成之后,肯定就是军队上的改革,而那个时候岭南的战事应该也平息下来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而除了文官和武将之外,李荩忱还设立了御史台,御史台也不算是他的创新,御史大夫的官职早就已经有了,只不过这些年逐渐被人们遗忘,一个又一个的世家轮流上位,家族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是来攫取权力的,而谁都不会愿意有一个御史大夫在旁边天天叨叨。
建立御史台、恢复御史大夫的制度,就是为了加强对百官的监管,有一帮最喜欢打嘴炮的盯着,手下这些官员做事自然也会收敛一些。而御史台除了御史大夫之外,下面又设立左右御史作为副手,按照李荩忱的规划,左右御史一个留在朝中,而一个就负责巡视地方。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朝堂上还有两个独特的机构,就是白袍和羽林骑,一个是直属于皇帝的对外情报机构,一个是直属于皇帝的对内护卫和监察机构,也是维护皇权的左臂右膀、
李荩忱可没有天真到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时代搞什么君主立宪之类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别说萌芽了,连种子都没有呢,这自然是不现实的,所以皇权还是要加强,先把天下掌控在自己手中再说别的。
裴子烈沉声说道:“属下等并无意见。”
军队长期以来面对的问题就是在朝中没有人,一个太尉实际上是很难代表整个军队的意志的,而现在李荩忱以太尉开府,自然就是让军方在朝中有了一个能够和文官平起平坐的代言者,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军方自然是全力支持的。
李荩忱微微颔首:“军中的改革方略你们也要抓紧了,等到某登基之后的大朝会上必须要拿出来。”
裴子烈微微颔首,
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忽略了哪一点都有可能得罪人,不过好在裴子烈现在身边有吴明彻的帮助,这位前朝老人显然并不打算继续受命于新朝,但是对于李荩忱给出的军事学院的院务职位还是很满意的。李荩忱旨在建立为新朝培养军事人才的学院,而作为皇帝,院长的位置肯定是他来担任的,因此这个院长实际上只是名义和荣誉上的,而吴明彻这个院务才是真正的主管者。
能够教书育人,吴明彻自然也就满足了。
这和徐陵的安排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李荩忱也清楚这些老人都上了年纪,自然也不愿意卷入朝廷的纷争之中,现在给他们一个能够不至于无事可做又能桃李天下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推辞。
https:
1秒记住爱尚:。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