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

权倾南北 然籇 1126 字 2024-04-20

李荩忱苦笑一声,问题显然又回到了原来的那个地方,战争从来都不是、也很难是个人的意愿,这背后牵扯着太多的利益纠葛和不同群体、不同人的利益诉求。或许古人更喜欢于或者更倾向于把战争的胜负得失归功于一个人或者归罪于一个人的身上,但是这一个人终究只能算是主谋,而其余的从犯可不是可以忽略的。

宇文宪既要代表自己身后那些世家的利益,又要代表宇文纯等北周将领的利益,再加上还有他自己的决断,最后会是什么样自然不得而知,毕竟任何一个人的不同想法都可能让宇文宪最后的决定有所偏移,以至于恐怕就连宇文宪都不能准确判断自己最后会如何取舍,更何况李荩忱他们这些真正的局外人。

大汉是各个世家之间明争暗斗、利益纠葛,宇文宪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先走一步是一步吧。”李荩忱谨慎的说道,“择机而动、临机应变便是,否则想要猜测那么多的人的心思,反倒是让我们忘了原本的目的。刚才杨爱卿也说了,我们有两步要走,虽然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但是这脚没有落下,就不算尘埃落定,既然不知道第二步怎么走,那就先走好第一步,走好第一步,第二步自然也就会更顺利,走不好第一步,我们也就有的担心了。”

“陛下圣明!”杨素急忙说道。

而李荩忱颇有些担心的看着那些细细斟酌这些话的年轻人们,现在的这些年轻人的确因为大汉长期以来的连续胜利而开始逐渐把眼光往更遥远的地方放,对于他们来说,眼前的这一步既然已经稳了,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多考虑,怎么把大汉的版图继续向外扩展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

这样的长远视野对于年轻人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坏事,没有宽阔的胸襟自然无从说驾驭着大汉这辆马车向前走。当初李荩忱艰难的在乱世之中开辟道路的时候,可从来没有敢奢望过这一天,所以李荩忱还是很羡慕这些十八九岁、二十冒头的年轻人的。

风华正茂的年纪,有指点江山的机会,已经是人生之大幸。

但是年轻人,看的太远就容易忘记脚下,最后演变成好高骛远。

好高骛远,就有马失前蹄的可能,而大汉这辆马车一旦冲入坑里,那牵扯到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成千上万的人和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只有看清楚了脚下的路,才能有资格再看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