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要求西北寸土不丢并不简单,但是李荩忱也清楚长孙晟等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只要他们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更何况这一次他们取得的小胜利,至少可以让吐谷浑人老实一段时间了。等李荩忱拿下北周之后,吐谷浑人再怎么闹腾,李荩忱都不介意,甚至还巴望着他们能够更加闹腾一些,这样李荩忱就有充足的借口对这些家伙动手了。
现在的大汉文武百姓虽然对于这个国家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归属感,但是归根结底,西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过于遥远了,没有充足的理由,李荩忱也不好大动干戈,不然的话保不齐会被什么人安上一个“穷兵黩武”的帽子。
“西北那边就先这样,还有徐德言在背后看着,朕是放心的。”李荩忱拿起另外一份奏章,“新春之后恩科,礼部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拿下河东之后——当然准确说是半个河东——李荩忱是计划开恩科以招募河东士子为自己所用的,不过这件事也引起了朝堂上不少官员的议论,简而言之,恩科的名额也不会非常少,就算是只到普通科举考试的零头,对于其余州府的士子来说,也都不公平。凭什么别的州府学生都得挤破了脑袋去和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优秀年轻人竞争,而河东的这些家伙却只需要和本地人竞争就可以了?
本来世家之间就喜欢互通有无,谁知道这些进入考场的家伙们是不是已经串通一气?
这样太不公平了。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各地州府都认为自己给大汉的繁荣昌盛立下了功劳,就算是开恩科招募的人少,那也是白给了河东士子们一次机会,凭什么?他们可是新来的,对大汉几乎没有任何功劳。
针对恩科这件事,难得朝中官员不分文武、不分南北东西,异口同声。因此李荩忱必须要做出让步,这恩科自然而然的就从河东变成了整个北方,又紧接着变成了全国性的考试,几乎等于新开一轮科举。
不过恩科召开的仓促,自然不可能和科举那样经过一年甚至更多的准备,经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选拔人才,因此李荩忱只能把这个头疼的问题丢给了礼部。
嚷嚷着要把恩科变成全国考试的是你们,现在你们头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