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三章 未来,当在他们手中

权倾南北 然籇 1160 字 2024-04-20

对于这些世家来说,钱财人口之类的经过清点就已经收归国有然后进行重新分配,所以他们渴望着能够尽可能的保全一些人手,尤其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疏通好关系,存留一些仆人和田地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李渊这么做,就等于彻底断了这些家伙钻空档的可能。

再加上李渊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一言不合就直接调动本地驻军,让这些地方世家就算是真的想要谋划什么不轨的行为,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而李渊纵然有圣旨皇命在身,却这么频繁的调动驻军,甚至在陈留还直接调动了扬武军这种主力战军,也引起了很大的非议,就连御史台都迫于压力向陛下提及此事。

最后还是李荩忱用一句话堵了回去。

“李渊奉旨行事,不反律法,不反礼制,何罪之有?尔等难道认为朕之旨意不妥么?”

很明显,李荩忱这么问就是明摆着要给李渊撑腰了,御史台本来就懒得管这种事,这些世家被清扫干净,本身也符合朝廷的利益,只不过迫于朝野之间不知道真真假假的舆论压力,御史台必须要说说话而已,现在有了陛下这么明确的答复,御史台也就有了搪塞这件事的理由,自然不会再咬着不放。

陛下态度如此明确,李渊这个已经有了“李铁面”诨号的年轻人也就算立下大功一件了,这一次回到洛阳主持春耕大典,更是给他一个在众人面前表现的机会,可想而知,李渊要不是太年轻,很有可能直接就主持劝农司了。

年轻,是好事,却也不一定完全都是好事。

原来的时候李荩忱着急用人,所以很多岗位上,即使是重要的、需要经验的岗位上,安排的也多数都是年轻人。但是年轻人缺少经验、需要历练的缺点终究不可忽视,现在有条件了,李荩忱当然不会再一味的把年轻人拉到他们不见的就能胜任的位置上来。

年轻人终究还是要一步步的向上走比较合适。

至于李渊,李荩忱对他当然是有戒备之心的,不过李渊到底还年轻,而且历史上的李渊发家过程,也更多的让人感觉是历史在推动着李渊向前走,李渊有野心,但是如果换一种情况下是没有这个胆量的。所以李荩忱并不打算、也不舍得放着这么一个有才之人不加任用。

所以李荩忱就让他去负责耕作这一块,说不定以后李渊还会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农学家。

这也是为什么李渊会出现在李荩忱的身边。

在当初金陵书院中,位列第一和第二的李渊和张须陀是不折不扣的竞争关系,甚至双方之间还曾经一言不合直接开打,但是那终究是在学院之中,走出学院,自然就不一样了。现在金陵书院,甚至说各大书院加起来培养出的人才终究不占多数,所以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