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道:“前有锦州求援,后有皇帝催促,如今兵势,已是箭在弦上。众将,且听我号令!”
众将不曾猜测洪承畴开口就要下令,一时间有些愣神,却条件反射似的齐齐起身,抱拳躬身。
洪承畴喝道:“鞑子主力大军围困锦州,总数五万如此这般,我部大军兵分三路,一路走大兴堡、大福堡,过女儿河、小凌河,奔锦州北,为左路。一路自松山,绕道小凌河驿,奔锦州南,为右路。两路大军以包抄为主,务必要将锦州城外三万鞑子包围起来。”
“本督自领大军为中路,直杀奔锦州,破锦州-松山一线两万大军,与左右两路大军汇合于锦州城下,将鞑子最后三万大军一网打尽!”
这等部署,甫一出口,便使众将官瞠目结舌!
“敢问督师。”
有虎大威出列,抱拳道:“我军兵力虽胜过鞑子,可不擅野战”
你洪承畴,哪来那么大的信心,与鞑子硬碰,还作势要一鼓作气,把鞑子一网打尽?!
脑子发热了罢?
洪承畴自然听出虎大威话里话外的意思,又见其他将官皆是如此,不由心中叹息。这些将官,早被鞑子打怕了。
只有吴三桂,神色稍显振奋,出列道:“我军兵多,鞑子兵少,便是野战,也不惧了鞑子!”
心里却非是这般想法——只不过是想要救出祖大寿而已。
祖大寿乃是他的娘舅,如今被困锦州,将是山穷水尽,若不救他,要么战死,要么投降。战死自非所愿,可若投降,他吴家,还有其他不曾被困在锦州的祖家将领,地位可就尴尬了。
可以说,这诸般大将之中,心里赞同洪承畴出兵的,也只吴家、祖家这一系的将官。虽然目的并不纯净。
洪承畴总算舒了口气。
作为督师,若座下将领皆是反对,这仗就没法打了。
幸好吴三桂站出来,给了个台阶,让他颇为有些感激,却对吴三桂点了点头,又道:“本督已是说过,箭在弦上,而不得不发。眼下,军中有一猛士,有以一敌万之能。本督已说服于他,待各部大军部署妥当,再出手斩杀奴酋黄台基。黄台基一死,鞑子必定军心大乱,未必没有胜算!”
众人一听,各自脸色不同。
尤其吴三桂,脸色微微一红,低下头去。
余者皆是目瞪口呆。
哪里有将一场设计近二十万人的战争,寄托在一人身上的事?!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呀!
洪承畴察言观色,老脸也是一红,却摆手让众将坐下,道:“那赵壮士,的确非同寻常。阿济格八千大军,实为其单枪匹马所破。此前这位壮士就要火急火燎出城去斩了黄台基,被我劝住。黄台基五千兵马,虽皆精锐,赵壮士却未必不能破。”
又道:“不过此事还有些计较。阿济格八千大军,总归逃走一些。怕是黄台基很快就要知道详情,惧怕之下,早早离开。如此,众将官须得行动迅捷一些。免得那奴酋在万军保护之中,斩杀不易,使我战术落空。”
吴三桂抱拳道:“却也不能早早就斩了黄台基。”
他眼珠子一转,道:“若早杀了黄台基,给鞑子大军反应过来,未必不能稳住阵脚。最好是驱赶着黄台基,斩杀其于锦州城下!如此,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洪承畴哈哈一笑:“此言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