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两家只是代表人物。还有一些,在屡次的大战之中,要么被杀,要么投降。
而又因为投降的举动。他们跟鞑子之间的联系,愈发的紧密。
祖大寿降鞑,随时可以与吴三桂通信。双方之间,至少对于满鞑子而言,明军是没有秘密的。
鞑子屡次从小道轻松突入关内,不是没有缘由。
不过辽东军的这种恶劣情况,明廷不是不知。当初李成梁老辣,万历皇帝都奈何不得,等到李成梁死后,辽东军没了一个领军人物,明廷就开始着手分化。
分化的手段很简单,就是掺沙子。如白广恩、马科,以及之前松锦之战战死的杨国柱等,都是明廷从他处调入辽东军体系的将官。
用这样的手段来分化、瓦解辽东军,作用是有那么一点的,但可惜对军队的战斗力没有任何提升,反而因为内部的分化和争权夺利,使得辽东军的战力还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不过对如今的嬴翌而言,却是一件好事。短时间内,马科和白广恩完全可以帮助他轻松瞒过吴三桂和鞑子。
嬴翌气魄不小,心气极大。在他而言,针对鞑子的战役,必须要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鞑子不是猖狂么,那就给他个好看。
三万精骑,三万包衣,六万颗人头,嬴翌要定了。
“按照鞑子一贯的做法,”马科等人围着地图,向嬴翌建言道:“他们最大的可能,是从这两个地方突进关内。”
顺着马科手指按住的地方,嬴翌看到‘喜峰口’‘青山口’两个地名。
便听白广恩道:“喜峰口和青山口,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关卡,虽然不大,但联通内外,极是要紧。前四次鞑子入关,多是从这两个地方突入的。盖因喜峰口和青山口的守军,是吴三桂的亲信。”
青山口和喜峰口相距不远,都在山海关北不到一百里的地方。这段长城外,是鞑靼科尔沁部的势力范围,而科尔沁部早已被鞑子降伏。通过军事进攻和联姻策略,连消带打,科尔沁部便成了鞑子的走狗。所谓的蒙八旗,科尔沁是其中的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