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四章 人心

主宰漫威 度方 1222 字 10个月前

周延儒苦口婆心:“陛下,京畿屡遭东虏劫掠,民生颓败,如今南北断绝,无论金银粮食俱已不能支撑,若不迁都,便是逆贼与东虏两败俱伤,也于事无补啊。”

崇祯帝冷笑更甚——你全都明白,那当初朕要迁都,为何群臣反对?!

他大袖一甩,站起身来:“朕意已决,不必多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便是死,也要死在京师!”

言罢,转身而走,留下满地群臣面面相觑。

周延儒、吴甡等只好退下,出了乾清宫,皆是哀叹连连。

要说迁都,当初崇祯帝隐晦提出之时,他们也不是不曾想过。这些人能坐到现在这样的位置,也许处理国家大政的时候没有什么厉害手段,但聪明却是个顶个,凌驾于大多数人之上。

但迁都涉及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权力。

迁都,必定伴随着权力的转移。应天府南京另有一套国朝班子,各部尚书、侍郎什么的,一应俱全。若迁都南下,到了南京,那就有两套班子了。到时候权力该怎么分配?

在北方,他们是地头蛇。到了南京,南京六部可就是地头蛇了。且因势颓而迁都,他们连过江龙都算不上。到了南京,必定为南京六部的地头蛇压制,削减权力不说,甚至丢掉性命都极有可能。

若非势穷,他们又怎么会赞同迁都之策?

个人的权欲、利益,已经凌驾于国家安危之上,大明朝的灭亡,这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都该死。

权位越高,责任越大,受了体制的好处,就要为体制付出。而他们呢,是死命的捞好处,至于这个体制会怎样,或许他们想的反正早晚要退,那是后来者的事。

真正的人杰,在享受权力的同时,也要担负起与权力对等的责任。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国家和人民的需求,推动历史的昂扬发展,历朝历代,并不缺少这样的人物。但可惜,往往他们不会存在于一个完全腐朽的体制之内。

王朝将末,已经腐烂到了根子里。留在里面的,几乎都是烂人。就算不是烂人,在烂泥潭里,也没有施展的余地。

越是败亡之即,越是争权夺利。最后的疯狂,最后的晚餐。

这是如今京师上上下下文武将官最真实的写照。

“陛下不愿迁都,如之奈何?”

周延儒叹道:“次辅可有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