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刚刚想到这里,矛盾却骤然出现。如果道当真是留存心间,一念而生的话,那东皇太一在这个世界里逗留了近百万年,苦苦寻道,那又是为了什么?
纵然东皇太一的大道与桓因平日理解的道并不一样,可是,他所花掉的时间不正是证明着第一个法身所说的那句“无日积月累之功,非经年累月之力,不可成道”吗?东皇太一的所作所为,就是对“一念沧海”的最好驳斥!
脑中的矛盾越来越大,桓因想不通的地方越来越多。渐渐的,桓因的身躯又开始不自觉的颤抖了起来。而且这一次,他比上一次颤抖得更加厉害,很快就惊动了此地的诸多法身。
“恩?”不少法身都凝神望向了桓因。这已是过去了两月有余,桓因还是第一次在进入感悟的状态以后,有了比较激烈的反应。
“难道,他要失败了?”不少法身都这样想着。不过,那说出了“一念沧海”的法身却在看向桓因的时候,眼中藏着一抹别人无法理解的深邃。
很快的,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月。这半个月以来,桓因无时无刻不处在极度不稳定的状态之中。他全身上下早已被汗水浸透,唯有他自己才知道,这半个月的坚持是有多么的辛苦。
“东皇太一在此地逗留近百万年,他到底在做什么?无非是悟道,花了这么久的时间去感悟,如何一念成道?真是自相矛盾!”桓因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强烈的矛盾让他打算从感悟之中退出,去问一问身旁的诸多法身。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又重新把第三个法身所说的整句话念了一遍:“放下执着,一念沧海。”
一瞬之间,桓因的脑海之中有滔天巨浪掀起:“难不成,东皇太一在此地呆了近百万年,不是为了感悟大道,而是为了放下所谓的‘执着’?”
“轰轰轰!”桓因的脑中如有奔雷炸响,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本已陷入一片混沌状态的脑海,如有盘古大神为之开天辟地一般,豁然开朗!
“‘执著’,就是这个没错。可到底是什么样的‘执着’,竟能让东皇太一如此割舍不下,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放下?”
“对了,东皇太一所说的‘执着’,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执着。若按他对大道的理解,这世间的一切都当否定。可是,人本由这世界而生。放下对这世界的执着,就是彻底否定这个世界。这太难了,所以东皇太一需要近百万年!”
这是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桓因早就已经获得答案了。
法身说过,这个地方是东皇太一想象出来的世界,所以,这里可以理解为东皇太一的脑海,也可以理解为他的心中。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是由东皇太一的念头所化。
道,在心中!
从此次开始闭目感悟,直到得出了答案,桓因总共花掉的时间还不到两日。一切都进行得相当顺利,桓因在感悟之上,几乎就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熔岩火海的四周,一个盘膝闭目的法身突然睁开了眼,看了桓因半晌以后,开口说到:“当年东皇太一寻道之所在,共花去了整整十年。你们看,这个小家伙需要多久?”
不远处,之前指点过桓因,让桓因明悟了道能分真假的一个法身说到:“这小家伙悟性不错,加上有我们的提点,或许他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明悟此节。”
哈哈大笑传出,那与桓因说话最多的法身言到:“非也,非也。依我看,他只需半年,就可以明悟一切。”
这法身的话音落下,坐在桓因旁边的一个刚刚才提点过他的法身也说话了:“想要得知道之所在,岂能如此容易?如今的他看似状态平静,不过我想,他或许已经走错了路。若不能及时纠正,就算给他百年,他也得不到答案。”
对于外界众法身的猜测,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桓因自然是听不到了。他只是觉得自己的思维很正确,或许此次寻道之所在,会进行得相当顺利,已经用不了几天了。至于“年”这个时间计量单位,他自然连想都没有去想过。
桓因开始尝试着在自己的内心之中去寻找大道,然而,原以为一切都会如同水到渠成一般的他,也是自这一刻起,真正发现了事情的不简单。
桓因修道三生三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感悟有迹可循的外界事物,理解以后再吸纳灵气进入体内,从而让自己得以提升这个模式上的。无论道法千变万化,可这一套得道的法门,从来都没有变化过。
换言之,桓因所知的修道之法,整个过程都是能落到实处的。无论是世间的诸般法理,还是吸入体内的灵气,都是真实存在的,是从外界纳入而成。
可是,从心中去寻找大道应该如何理解呢?从心中,就是要修士由内而发,自然就放弃了外界的一切。而一旦放弃从外界吸纳,那道从何来?难不成,天马行空一般的乱想出来?
思维到了这里,桓因其实都还没有开始去真正的寻道,可是,他发现自己已经无从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