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辉集团来说,像是家用电器这些部门,留下啦的意义非常低,反倒是国内海尔、美的之类的企业应该对他非常感兴趣。
把这些光辉集团不感兴趣,但是其他天朝企业很有想法的部门剥离出来,卖上一个合适的价格,说不准光辉集团还能挣上一笔钱。
像是三洋的洗衣机,后世就被卖给了海尔。
其实海尔和三洋,还是很有渊源的,这个事情要从九十年代说起,这也是三洋犯得一个比较让大家诟病的错误吧。
当时的三洋洗衣机占了岛国大半的市场,但是,由于岛国几大家电量贩店进场费要求过高,三洋在一气之下,自建销售网络,并与家电量贩店拼价格。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维护低价销售,三洋在90年代后期开始把一部分洗衣机和电冰箱的生产委托给天朝的冰箱集团,其中海尔是最主要的合作方。
海尔在三洋的技术支持下,生产出了合格的“三洋牌”产品。结果是,海尔因此获得了飞速发展的良机,而三洋因为产品打上了“天朝制造”而身价大跌。
三洋应该是岛国跨国电器企业中第一家把产品委托给天朝加工的企业,但是,三洋显然是吃“螃蟹”过早。“
90年代与现在不一样,那是日熬过人对于天朝制造的概念,就是垃圾货。所以,虽然实现了低价格销售,但是三洋因此在岛国社会被刻上了便宜货的烙印。这也算是三洋走上失败不归路原因之一。
不过,对于江辉来说,得感谢三洋的这些失败,要不然就不会有光辉集团现在什么事情了。
对于海外收购,天朝在不同阶段给予的支持力度是不同的,当然,收购的企业性质不同,支持肯定也是不同的。
“好的,不过我们最好提前和地方政府做好沟通,通过承诺一些投资的方式来提高当地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虽然银行是垂直管理模式,理论上当地政府管不了人家,但是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我们的并购贷款的利息、审批速度、监管等方面都会有很多优势。”
虽然现在光辉集团的信誉非常好,但是要是多次大规模向银行贷款的话,难保这些机构会不会有什么想法,所以管卫东建议提交和当地政府沟通,江辉倒是觉得也挺有道理的。
“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多和关联部门保持沟通,我想光辉集团对外投资收购优质企业,应该还是会得到支持的。”
天朝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投资方式以新建为主,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为投资的主要形式。进入上世纪90年代,天朝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而海外并购也逐渐成为天朝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其实,我们可以把天朝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他们对应着天朝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两个高峰期。
第一阶段,1992年一2000年,出现了第一个对外投资的高峰,这一阶段主要以窗口公司或者比较有创新思维的公司为主,而且集中于一些能够在当地市场受到欢迎的行业和产品,如机电产品、纺织产品。而从区域来看,这个阶段的投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与天朝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总的来讲,此时的对外投资主要是尝试性的,并购的规模并不大。
第二阶段,2000年天朝加入to后至今,天朝企业对外投资开始了第二高峰。对外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20多亿美元激增到2001年的70多亿美元,此时的天朝企业意识到只有走出国门,融人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才能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2015年天朝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总共有593个,累计交易金额401亿美元(包括境外融资),其中直接投资338亿美元,,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
那个时候,各种融资形式也变得多钟多样起来。
“没问题,另外,去年我们调研了非常多的企业,如果要在今年完成并购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几个月,江总您估计得做好满世界飞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