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结束语 下

吉诺弯刀 万法唯心 3238 字 11个月前

“最少要等到在世间,你的书完全消灭为止,或者你写过的犯有邪见、淫念、杀意、恶趣的每一个字都在人间消失为止。”

林先生说:“听完法师的故事,思及我们世间的许多作家,正为着步入地狱作准备,我深深地悲悯起来,传播净见的作家到底在哪里呢?”

在另一篇散文中,他又写道:

法师告诉大家:“在地狱里是永夜的,众生不能见光,尤其是许多出家人和知识分子轮回以后就住在这无光地狱受诸种苦。”

“出家人和知识分子在地狱?”林先生迷惑起来。

法师说:“一般恶人下地狱固是业报,出家人出家后不好好办道,受众生的供养,不为众生行道说法,妄为出家,罪加一等,因此是要下地狱的。知识分子出生时根器较佳,应为众人师,为众人传知识开智能,但是许多知识分子不肯助人开示,死抱着知识,空来人间一遭,死后也难免堕落地狱。”

林先生不由得感慨:“在这个人世里,我们有幸成为所谓的知识分子,应该怎么把知识和智能传播给大众,而在心情上又应该抱着多么戒慎恐惧的心情呀!”

(三)

这也并不是林先生一个人独有的领悟。

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多次在开示中警醒大众,一个人著作等身,名利双收,未必就是好事。如果他写的文字不对,有人因看了他的文字而生起邪念,或者做了坏事,那么,他就要对这个人随后的不幸命运承担一定的责任。

常常有人赞扬南老师学问如何如何了得,著作如何如何丰盛,而老先生自己,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他说:“正所谓著作等身,罪孽等身。”写得多,犯下过失的机会就多,罪过也就可能越大。

在这些作家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对个人名利的孜孜以求,看到的,是对世道人心的深切关怀,他们日夜担心的,并不是自己能不能日进斗金,成名成家,而是社会人心是不是会变得更好,人们会不会减少生命中犯下过失的机会。

他们关心的,是大众,而绝不是自己。

关心的是自己如何向大众奉献最干净、最美好、最有真实利益的东西,而不是如何想方设法从大众那里掠夺金钱、摄取大众的仰慕崇拜。

用心何其不同。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大器,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一个人若始终只想着自己,他的胸襟格局,又大在哪里?他所倡导宣扬的价值观,并不能成为世人的榜样和示范,却又师在何处呢?

(四)

有些网络作品,热衷于写后宫里的女人们为了争夺名利(争宠的本质还是争夺名利,她们也并不爱那个男人,不然何以忍心用他作为工具,何以忍心伤害他钟爱的女人,从而让他难过?),不择手段,最后终于踩倒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踏着她们血淋淋的尸体,踏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

有多少少女看了这些作品之后,会起而效仿,认定人生不谋害别人,就会被人谋害,必须无所不用其极,才能成为幸存者?

在她们豆蔻年华的时候,这些作品就在教她们如何生活在一个互相谋害,而不是互相关照的世界当中,刺激她们的虚荣、嫉妒、狭隘、刻薄、恶毒,告诉她们,不这样就会成为失败者。

这是多么可怕的人心教育。

一个人长期受到这样的熏染,人生将会是多么的可怕呢。

在本书当中,我写了一个很不一样的宫廷。在这个宫廷里,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后妃们尊卑有序,彼此团结体谅;婆媳之间,亲如母女,毫无芥蒂;王子公主们,兄弟友爱,姐妹情深,互相帮助,得失相规。对子孙的教育,既严格又慈爱。

这才是正常的家庭。这才是正常的人伦。这才是天下第一家庭,是天下所有家庭应有的楷模。因为这个家庭做得好,所以才赢得天下人自内心的敬重和拥戴。就算是这个家庭中有着个人欲望的冲突(两个男人爱着同一个女人,多个后妃同爱着一个男人),但他们也懂得为了天下人的福祉,而克制,而宽容,而牺牲,而互相理解,而坦诚相对,而乎情止乎礼,而做到合作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