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云中子的下落

凡世歌 小妖方狄 4259 字 9个月前

风停止了,光芒收拢了,沈飞重新降落在高台上,盘膝做好望向净心大师:“大师,可满意了?”

“善哉善哉,沈施主慷慨激昂的陈述让人心潮澎湃,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残酷的,施主的所作所为无非还是用诱惑的方式拉人入伙,并非真的在人们心中根植了信仰,如此一来,人人各怀鬼胎,在施主和施主代表的道宗拥有价值的时候选择投奔,在获得了力量之后选择放弃,将所有的教义抛到脑后,将满足自身的贪婪欲望放大到极限,施主可曾想过,为何蜀中千山向来不和而佛宗三千僧院却是一团和气,欣欣向荣,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信仰的力量。

佛宗僧人无信仰者不可能成为高僧,道宗之人纯粹以力量论高下,导致蜀中千山一向不和,只在出现一个实力绝强的领袖的时候才能产生一致的行动力。”

“呵呵,大师你是否忘了,佛宗也是在一个强大领袖的支撑下产生集体行为的,那个人就是佛祖。佛祖用给予力量的方式考验你们,所以你们才会深深信仰。若不是苦行能够获得力量,大师你会苦行吗,你会信佛吗!”

“善哉善哉,老衲心怀宏愿行走于世,力量为此产生,施主颠倒了两者先后的顺序。”

“强词夺理。”

“沈施主,你很聪明,为了规避老衲的问题而强行创造了另外一个话题,反过来将老衲一军,这是一种不错的手法,老衲看穿了但不想多说,因为老衲是出家人,出家人只说道理不与人争执。但老衲有一个心愿,心愿是希望施主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深深思考一番,你的所作所为,你要达成的目标是否与尊师的初衷相违背,是否与施主自己的心愿相违背,若是违背的,就算最后达成了目标,获得了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净心大师,你是在教化沈某吗。”沈飞终于发现了,净心与自己对话的时候并非是在争执,而是在教化,他是以一种长者点拨后辈的语气与自己交流的。

“沈施主,老衲为你讲个故事可好。”

“你们佛宗的人故事还真多。”

“施主可愿意倾听?”

“愿闻其详。”

净心挥挥手,那只一直悬浮在空中的鲤鱼在一股莫名力量的鼓动下飞往九霄云外,一直飞出去,穿过城墙飞入护城河中,它已经拥有了凌驾于同类的力量,需要被剔除出去,与自然竞争,“若干年前,一名身怀远大志向的人在得到了师父的传承之后,矢志将教义发扬光大,让门派振兴,成就令人心驰神往的千古伟业。他先后做出很多过分的事情,骚扰周边门派以扩大自己的地盘,起初的时候获得了一些表面上的功绩,但招来了其他门派的强烈不满为以后的不幸埋下了祸根。不知轻重的他在一次讨伐战中深入敌军内部,被人砍掉了用剑的手,靠着一身经世神通侥幸保全性命逃出了贼窝,与他一起前往敌营的师门兄弟十去其九,几乎全部战死,这个人非常狼狈的回到了自己的门派,遭到了门人们的口诛笔伐不说,更惹来其他门派借机的报复,千里迢迢攻打山门,本来矢志将本门发扬光大的他直到此刻才发现到头来一场空,自己极端的行为非但没有为门派带来兴盛,反而害了门派,为门派招来了数不清的仇敌,现在这些人一起上门,说不定偌大的门派就要被逼死了。在这个时候,他产生了顿悟,退去掌门之位,一心皈依我佛,过起了隐士的生活。”净心和尚娓娓道来,声音平静无波,结尾处话锋一转道:“沈施主,可觉得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与施主有几分相似之处!”

“呵呵!”沈飞冷笑,“大师所说的可是蜀山剑派第三代掌门人云中子!”

“施主聪慧。”

净心和尚道:“无论怎样,鱼总归是鱼,燕子总归是燕子,沈施主可能让鱼变成人?沈施主可能让燕子化作凤凰?沈施主或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某几个人的现状,可能够改变天下人的现状吗,若鱼儿不死,前世种下的恶果谁来偿还,若燕子全部化作雄鹰,春生的小虫岂不泛滥成灾。虫吃树,鸟食虫,鹰食鸟,世间万物存在于世,自有其运转规律在,应该各司其职,更尽本分,若万物越轨而动世间岂不混乱成灾,就如同这条小鱼,明明死了却被救活,肚子上留下一条永远无法磨灭的疤痕,更兼之被仙力滋润,很有可能成长得比同类更加强大,从而吞噬同类,成为放生池的霸主。

这便是传道的意义吗,通过一番血腥的屠杀奠定放生池新的秩序?道宗的教义便在于扶持自己人吗,若如此,我净心第一个不答应。”

净心大师不愧是佛门高僧,一番话说的沈飞沉默下来。确实,道宗教义的广播在于思想的扩散,如果只是单纯的增加信徒的力量,让他们成为新的统治阶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甚至会因为改朝换代引起一场灾难。

沈飞望向放生池,看到干净透亮,一眼望到底的池水中都是同等大小的鱼儿,它们自在的游弋不互相干涉,不互相吞噬,等待投食者的喂食,被投喂的食物或许有多有少,但总归有口吃的,彼此之间是和平的不会发生争斗。

沈飞忽然想起,自己来到人国不久便确定了传道的方向是以上位者作为突破口,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收集上位者的信仰,让道宗在人国得以生存,再慢慢向底层传播,但这样一来,无疑和自己惩恶扬善,替天行道的精神相违背,因为自己要惩戒的恶大多数都是位高权重的上位者。

怎么办,净心和尚只看了一眼,便瞧出自己的漏洞与破绽,自己该何去何曾。

本来十拿九稳的问题,在净心和尚四两拨千斤,避实就虚的攻势下乱了阵脚,让沈飞乱了分寸,他沉默下来,他陷入沉思,低垂的目光注意到台下观众们贪婪的眼神,那些本来是虔诚的,投注向净心的眼神。

沈飞知道是自己的行为挑起了人们心中的贪欲,他有些错愕,他忽然产生了茫然,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若道义的传播同样沦为当权者维护权利的帮凶,那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有什么意义。

儒释道,现如今影响力最大的三个教派,儒道逐渐没落,因为儒生们不具有力量,佛和道经久不衰,因为两者同为力量之源。

长久以来,佛宗成为人国百姓心中的信仰,与此同时又不使力量过度膨胀,因为僧人奇特的获得力量的方式——苦行。

只有通过长期的自我鞭挞,以刻苦环境磨练肉体和心灵让佛祖在人群中发现了的人,才能够获得强大的力量,并且,力量的强弱与苦行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由此做出筛选,心智不坚或者心怀邪念的人是无法获得力量的。

但道法的传播则不然,道宗的力量需要获得传承,需要自我磨砺,道士拥有着远远凌驾于凡人的力量,犹记得初入山门时,区区道宗发字诀便让自己和邵白羽在李宏源面前受尽苦头。可以说,学会了仙人的呼吸吐纳方式,便等于拥有了凌驾于凡人的力量,哪怕对方是强大的武者,拥有着千锤百炼之体,拥有着锋利的长矛和坚硬的盾牌,在你面前也不值一提。

由此,道法的传播代表着力量的扩散,若违背青山道祖留下的遗愿,将引有缘人入仙路的传道模式改变为信我者皆可入教,那必然会造成力量的大规模扩散,使得一些心怀不轨者浑水摸鱼,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这必然与自己的初衷相违背。

沈飞迷茫了,沈飞真的迷茫了,本以为坚定无比的心意在净心和尚三言两语的挑拨下产生了动摇,他终于发现自己为了传播本教教义做出了心底里最不屑的事情,由此产生动摇。

心意震颤之时,沈飞蓦然发现观众们的目光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动摇而产生变化,人群之间也没有产生任何不屑的质疑或嘲讽,他们仍旧充满热情地望着擂台,如面对救世主一般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