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又要变天了

凡世歌 小妖方狄 4261 字 9个月前

面对这个抱着陛下痛哭的胖子,重臣小心地擦了擦额上的汗,将军王果然是将军王,此番登场着实让人心惊肉跳!

大将军王的身后跟着一队百人军,如果沈飞在场的话会惊讶的发现他们明明是人类,却拥有着各种本不属于他们的特征,比如有的人身后背着蜓翼族才有的翅膀;有的人的双手像是土拨鼠一样,又巨大又锋利;有的人的额头上长着诡异的独角;有的人前脑出奇的突出;有的人长着翅状腮,总之奇形怪状,明明是人类却有着本该是蜓翼族、菩提族、五溪族、武陵族、灵感族才有的特征。

“好了,好了,不要哭了,不要哭了,朕这不是好好的。”老皇帝阴沉的脸换上了笑容,眉开眼笑地看着上官虹日,后者抬起头,盯着老皇帝上下看了看,又一头栽在他的膝间:“陛下,您洪福齐天,万寿无疆,微臣想死您了。”泪珠比黄豆还大,哭得像个泪人似的让人看着心疼,但如果你知道他的手中到底攥着多少的人命,就再也不会被这些眼泪欺骗了。

“朕知道,朕知道你关心朕,惦记朕!这样,既然已经来了便在帝都多住些日子吧,和家人好好团圆团圆,反正前线现在相对平稳,由副将主持不用你操心。”

“微臣谢过陛下。”上官虹日两个肉掌平放地面,像头肉猪似的朝着陛下叩拜,带在头上的头盔因为他用力过猛都被撞扁了一块,铠甲上的装饰物更是跟着簌簌作响。

众臣见他如此都是频频摇头,像上官虹日这种既有能力又没有傲骨的人真是举世罕见。

谁都知道,有能力的人大多有着三分脾气,非是良主不会出山,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肯见他便是如此的道理,但大将军王上官虹日简直是有能力人中间的奇葩,不仅身怀异能,战术超群,熟读兵书,更加能屈能伸,在陛下面前装的比哈士奇还可爱,在前线化身刽子手,攻城夺寨,杀人无算。他的残忍是出了名的,帝国十大刑法中有三样出自他手,更是帝国最最了不起的医生,将器官移植技术研究到了大成境界。老皇帝掌权的三十年中间,大将军王手下的兵马开疆拓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俨然成为了周边民族的梦魇,与之相对应的是,他手中的权力与日俱增,他的声望更是功高震主,在如此情况下,向来猜疑的老皇帝能够始终重用他,与上官虹日这特殊的性格有着直接关系。

他已经不是在隐忍了,他根本就是个演技精湛的演员,而且毫无廉耻可言,总能做出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当着千千万人的面猛拍陛下马屁。

虚惊一场,老皇帝搀扶着胖到顶他三个的上官虹日站起,欣赏地拍拍他的肩膀,后者擦擦眼泪,抹抹鼻涕,露出一副孩童被父母表扬时才有的天真模样。

众臣恶心的快吐了,但老皇帝对此非常受用,褒奖道:“若说帝国对朕最衷心的人非上官爱卿莫属,传朕旨意,赐黄金三百两以作表彰。”

“谢主隆恩。”上官虹日伴着老皇帝从群臣站立形成的夹道中通过,老皇帝对上官虹日爱不释手,如同在摩挲一块温良的宝玉,而上官虹日则像个小孩子一样充满依恋的依偎着老皇帝,这情景着实令人忍俊不禁,这情景也确实让人不寒而栗,因为这里不是幼儿园,是帝国正阳门,是诡诈权谋交锋得最激烈的地方。

一路走来的时候,上官虹日的眼中只有老皇帝,他的目光像是定格在了那里,绝不会偏离老皇帝的脸孔超过一寸的距离,直到走到了队伍末尾,见到了毫不起眼的拓跋子初,才道了一声“好友。”

拓跋子初露齿一笑,道:“与大将军王的赫赫战功比起来,子初不值一提。”言至于此,两人擦肩而过。

由于上官虹日的阿谀奉承,大太监刘易失去了本来的位置,他一边远远地跟在陛下身后,一边少见的抬起头望望蔚蓝如海的天空,看那高天之上云层飞卷变幻莫测,道出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帝国,这是又要变天了啊!”

……

谁都听得出来老皇帝说的是反话,谁都看得出老皇帝现在的面色很不好看,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朝臣都对这位执掌帝国三十多年的皇帝发自真心的佩服,前一刻还在止不住的咳嗽甚至往外咳血,下一刻就能够容光焕发的站起来,像个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充满战斗力,这份魄力着实让人心惊。

他们同时在想,大将军王在此时还朝实在耐人寻味,是听到什么风声了吗,一直都没有站队的他究竟会站在哪位皇子一边,他的提前还朝是否会引来老皇帝的敌意,以至于做出行动,一切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朝臣中相对比较清醒的当属拓跋烈了,他非常清楚,大将军王在自己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还朝绝不是为了锦上添花,对方只怕已经有了力保的对象,而那个人现在正陷入险境,由此来给对方壮声势的。此时此刻,大将军王是肆无忌惮的,因为父皇他已经为了楚绣得罪了全天下的士绅,若再失去军队的支持,即便一贯以铁腕著称,老人家的地位也必然动摇,由此,哪怕大将军王的行为招致父皇的不满,也不会遭到实质性的处罚。

六十七岁高龄的父皇,大概所有人都在等着他死吧!

一代皇者也熬不过岁月的侵蚀,尘归尘,土归土,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宿命。

思及此处,拓跋烈居然生出一丝伤感,他对自己的父皇是真的有崇敬和憧憬在的。

正阳门是长安城的主城门,按照帝国的法令任何非禁卫军的军队编制都是不能入城的,大将军王每次还朝都需要上报陛下,经过允许方才可以入城,此次提前还朝甚至带了百人军卒,可谓胆子不小。一个一向低调为陛下马首是瞻的人忽然有了如此表现,证明一定是存在什么事情触动到了他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友情还是亲情,甚至君臣之情,在利益面前都是脆弱不堪的。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候,帝都中有一个人却仍是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他一句话都不说,默默地跟在群臣的最后,像个行将就木,与世无争的老人,这个人就是拓跋子初。

所有人都知道拓跋子初为官清廉,与结发妻子共度一生;所有人都知道他无儿无女,从不结党营私,从不与人交恶;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如此苦了自己究竟为了什么!

拓跋子初仿佛是为了陛下为了帝国而生的,一生勤勤恳恳,谨小慎微,在帝国左宰相的位置上辛勤耕作,无怨无悔。

就是这样一个人,到老了,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仍然坚持过去的原则,针对皇子们的优劣从不表态,从不站队,在拓跋凤凰和大将军王纷纷站队的时候仍然保持如此,让人在好奇之余更感到不寒而栗,对自己如此之狠的一个人,对别人能不狠吗。

没人能够忽视拓跋子初的存在,也没人愿意与他为敌,因为从未有一个人能够真正走进他的生活,走入他的内心,恐怕连陛下都摸不透拓跋子初的想法吧。

登上城墙,可看到东方长青将军手持利器毅立在最前方,大将军王领兵到来,在他眼里是敌非友,因此需要尽职尽责地做好守卫的工作。

直到陛下到来,耐人寻味地拍拍他的肩膀:“辛苦了东方,开城门吧。”

东方长青直到此刻才将目光从城下收回来,面向陛下拱手见礼道:“陛下,以微臣之见上官将军可以入城,但随行的士兵应该遣散。”连一向对陛下惟命是从的东方长青都对上官大将军的行为提出了异议,可见对方到底做了多么过分的事情。只是老皇帝比他考虑的更多,道:“上官将军的忠诚是无需怀疑的,开城门吧。”

老皇帝这么做就很聪明,既然已经允许对方入城,还在乎他带了多少士兵吗,干脆就大大方方的,免得君臣之间闹得不愉快。要知道若干年来老皇帝对于大将军王虽然有所忌惮,却也充分的倚重对方,将对方视作亲信。更何况大将军王统兵在外,南征北战号称军神,其地位极其特殊,不是常人可比,他的站队至关重要,他对老皇帝的支持也至关重要,今天的到来虽然冒昧但也绝对的表明了态度,老皇帝允许他在现有的层次上发泄不满,由此允许他带领随行军卒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