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露出真容(二)

凡世歌 小妖方狄 4386 字 9个月前

“当然是陛下!你还看不出来吗,陛下是要借拓跋子初的手去完成自己的计划了,只怕之前那些觊觎皇位的人都会受到牵连。”

“你什么意思,说明白点,我一个粗人听不懂!”

同一时间,帝国天牢,

关押死刑犯的单间内,皇子真和他的母亲贵妃娘娘玲如意一人占有一间,两人的待遇都很好,也分毫没受到刁难,但牢房毕竟是牢房,对一向养尊处优的他们而言,身在牢房的滋味绝不好受。

拓跋真盘膝端坐着,他的身后有着不可思议的黑暗仿若活物一般或张或紧,或松或驰,如同趴在墙壁上的影子活了过来。

“还不明白吗!陛下是一个权力极强的人,若干年来咱们一直误以为陛下已经年迈,迟早会确立储君做自己接班人,由此选择皇子依附以期日后能够享有拥立之功,使得富贵得以延续。现在来看,咱们的想法真的太天真了,陛下可能压根就没想过交权,他放任王子们争斗是因为自身体质渐差没办法顾全所有了,只能被动的采取左右平衡的战略。这一次,咱们对皇子真的赶尽杀绝,大肆追杀让他意识到平衡已经被打破,需要作出彻底的清理来维持自己对帝国的统治,于是把拓跋子初推上了前台,让他来处理一切,最后成为替罪羔羊。”

“你是说,咱们对拓跋真的赶尽杀绝反而葬送了自己?”

“万万没想到啊,陛下对于权力的把控执着到如此的地步,居然连亲生儿子都不信任,都不放过。”

“可是以他现在这个样子最多还能再活几天,他死了之后难道就真的把皇位便宜了拓跋子初吗。”

“当然不会,拓跋子初无儿无女,就算陛下现在嘎嘣死了他在皇位上也做不了几年,早晚还会把位置交还给陛下的后人,他顶多只是个权臣,是一个绝对忠于陛下,为陛下马首是瞻的权臣。”他的母亲,当朝贵妃娘娘对于儿子身后的东西全无惊讶的神色,低声道:“真儿,宫里的探子刚才过来禀报说,陛下退位了,宣布拓跋子初代行帝责,并且封城六个月。”

“可我还是想不通,为什么陛下要把事情搞得如此麻烦,他直接确立储君将皇位留给后人不就得了吗,一劳永逸。”

“我说你啊,怎么就这么糊涂呢!之所以不立储,不是不想立,而是现在争夺皇位拥有权力的这些人都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都不是他真正赞同的接班人,老皇帝一定是觉得皇子们势力太大了,尾大不掉,打算借着拓跋子初来一次大清理,为储君的册立开路。”

话到此处,上官虹日终于明白了老皇帝的深刻用意,他倒吸一口凉气,为老皇帝用心之深感到佩服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深深担忧,看了看身边的众人,问出了他们所有人心中的疑惑:“原来如此,那照此说来咱们现在岂不是很危险。”

慕容南用自己独有的锐利中夹杂着睿智的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扫了一遍,一字一顿地道:“咱们都会死,如果不做出反击的话!”

“你是想造反?”上官虹日大惊失色。

“我是想活命!”慕容南攥紧了拳。

……

ps:书友们,我是小妖方狄,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能够威胁皇帝统治江山的有几人?

自己的儿子无疑是一股势力,朝中的权臣是另外一股势力,外邦军队的侵犯也算是原因之一。

要想永生永世地执掌江山,便需要将这些可能产生威胁的势力全部根除。

外敌方面,老皇帝用了整整三十年时间攻伐邻邦,开疆拓土的同时也将外邦的势力压缩到最小,现基本已经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权臣方面,帝国的存续和正常运转需要有能力臣子的支持,而这些有能力的臣子又不得不随时提防,由于这个原因,老皇帝身边的近臣从年轻时候开始几乎没有改变,他知道臣子们无论如何更替都大同小异,关键不在于是谁处在那个位置上,而在于其用心何在,是一心一意为国,还是贪图私利为己。

像拓跋子初明显就是能够为他分忧的国士栋梁,像慕容南则是奸臣,像上官虹日那就是最为人不耻的卑鄙下作之人。老皇帝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去判断,去考验,最终得出了针对身边权臣们的评价,这些评价决定了他该用谁、该杀谁、又该囚禁谁。

皇子方面,九龙夺嫡,每个人都在自己还没死的时候就对帝位跃跃欲试,完全视亲情于无物,视人性于儿戏,全部该杀。

整整三十年,老皇帝布局、经营、考验、得出结论,他终于要有所行动了,他觉得时机已到是时候启动酝酿已久的计划了。随着他做出了决定,一股暗流随之在帝都中行动了起来,悄悄地行动,准确找到目标,执行任务。帝国上下浑浑噩噩者众,只有一个人感受到暗流的存在,那就是皇十一子拓跋烈。烈皇子明显感觉到,禁卫军的侍卫们在有意疏远自己,好像不再受自己控制秘密地进行调度。

他意识到将会有大事发生,他将自己的疑虑告诉了唯一信任的一个人沈飞,沈飞给他的回应非常耐人寻味。

而在暗流涌动的同时,老皇帝终于上朝了,一上朝便露出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宣布了两条让人不可思议的决定:一、朕年事已高,龙体欠安需要于后宫静养,静养期内任何人不得打扰,朝中大小事务由帝国左宰相拓跋子初全权负责,亲封拓跋子初为护国公,执掌朝政,代行皇权,为朕分忧;二、长安锁城六个月,六个月内任何人等不得出入长安城,违者斩立决。

两条决定下达后,满朝上下一片哗然。

本以为皇帝上朝要颁布的肯定是贵妃娘娘和真皇子的处理决定,哪想到居然就此称病对朝事撒手不管了,居然就这样将身为皇帝的至高权力交给了最特立独行的臣子拓跋子初而不是传给皇子中的某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居然宣布就此锁城六个月,这是要做什么?为什么众人的心中同时升起了不详的预感。

诏书下达之后,老皇帝更甚之,居然亲自将玉玺交到了拓跋子初手中,对臣子们朗声宣布:“子初为朕分忧,代行皇权,任何人不得质疑违抗他的决定,帝都禁卫军由拓跋子初全权指挥、调度。”

此言一出,更是让众人大惊失色,心怀不轨的人们面面相觑,几乎都有预感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谋划可能就此落空。

他们心里明白,拓跋子初是什么身份!撇开帝国左宰相的官职,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是老皇帝的表兄弟,而拓跋子初又没有子嗣,换言之,作为一个一向为老皇帝马首是瞻的人,他就是老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刀。

历史上为何总有权臣当道,因为有些事情皇帝不愿意亲自出面,不愿意背负骂名,所以便授意臣子代替自己出面处理一些不光彩的问题。老皇帝明显是觉得立储的事情越闹越僵,局面越来越难以收拾,场面越来越难看,需要彻底的解决了。由此干脆来个釜底抽薪,将所有问题抛给了拓跋子初,由他来处理一切,自己则退居幕后暗中操控,与子初合力演一出双簧,这样一来,黑锅有人背了,不方便处理的事情也变得方便了,而若干年后子初撒手人寰,无儿无女的他也不必担心受到朝臣们的报复。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的计策。

最让朝臣们感到担忧的是锁城这六个月时间,老皇帝切断了他们和外界交流的渠道是想做什么,不会是要一锅端吧?

要知道帝都是被禁卫军牢牢控制的存在,而禁卫军又掌握在老皇帝的手中,现在由拓跋子初调动,这明显是个不祥的信号。

完成了玉玺的托付仪式,老皇帝拖着病躯退回后宫了,众臣心里五味杂陈,生出种种的心思,其中一些脑子迂腐不化的甚至在想,不会皇帝他是要效仿古之圣贤,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兄弟吧!可那也不对啊,毕竟拓跋子初并没有后人,百年之后他又要把帝位传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