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作战的逯杲没有让士卒久等,很快他就下达了火炮曲击的命令。这不是要前方冲车内的火炮曲击,是命令拐角处的火炮曲击。这些火炮距离山口五六百步之遥,火炮不在冲车内而是放列在事先挖好的浅坑里。这些火炮一开炮,炮弹便越过山口,落在山口的后方。
不说硝烟覆盖了山口,就是硝烟没有覆盖山口,山坳中的楚军也看不到山顶的情况。曲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虽有严格的计算,看不到落点的情况下,这仍然是瞎打。为此前方冲车的炮击不一会就停了,拐角处的火炮则还在轰鸣,几名干练的斥候被派了上去。
并非平地,还是仰攻,视线有限,火炮的杀伤范围也很有限。逯杲比较担心的是秦军会退后一些,不再山口筑垒,而是山口后方己方火炮不及之处筑垒。那样的话,士卒即使冲上去,也会被秦军赶下来。总不可能再次掩护工卒,在山口处浇筑一根混凝土大柱吧?
冲车里的火炮全部停止射击后,斥候钻进了浓重的硝烟,这些硝烟好似巫女的裙摆,在南风的吹拂下不断北移,裙摆覆盖的地方只有灰白色的烟,裙摆移开的地方才是清晰的山道、微黄的草木、碎石,以及秦人的尸首。斥候的速度显然要比裙摆移动的速度更快,当裙摆移到山口最终被风吹散时,诸人只看到最后一名斥候的背影。
逯杲惦着脚尖张望山口,想知道山顶有什么,就在他望眼欲穿时,山口处突然闪出一面鲜艳的红旗。逯杲还没有反应过来,前方楚卒已在大喊:“万岁!万岁……”他们不等军命就大步冲了上去。
“秦人自行退走?!”蓝田道峣关,楚军拔下山口的消息传到了幕府,熊荆不敢置信。
“然也。”庄无地道。他不在战场,不清楚战况,只能根据讯报上的描述想象。“我军炮火甚烈,秦人不敌。山口后方乃是一片洼地,此前秦人以水攻我,山水正蓄积于这片洼地,此处不可筑垒设防。且秦人不知我军如何将攻城重炮拖曳上山……”
山口才是最佳的驻守地段,离开山口后方就是水洼,这地方泥泞不堪,确实没办法驻守。放弃山口就只能退守鸳鹜山那条东西走向的山峰,只有在那才能阻挡楚军前进的步伐。
分析秦军的心理,再看山口背后的地形,确实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可熊荆却有些不安。
秦人已经山穷水尽,这是确认过的消息,既然已经山穷水尽,那为何不逐寸逐寸的死守?如果熊荆是赵政,他就会命令士卒死守山口,不能死守山口,那就退到山口后方躲避敌人炮火,敌人冲来上的时候猛扑上去,将敌人打退。山口就是山棱,士卒躲在山棱后方,即便楚军有开花弹,损伤也会很小,秦人为何不守?!
“知彼司有何讯息?”看着沙盘不说话好一会,熊荆问向了淖信。楚军许多决策要依靠知彼司提供的讯息,若有什么问题困惑不解,也只能问知彼司了。
“禀大王,未有蒙恬之军讯息。”淖信揖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