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根基

荆楚帝国 贰零肆柒 1373 字 9个月前

没有!楚国在南郡、南阳、汉中等地的根基早被秦国连根拔起,虽然收复了这些地方,却不能利用这些地方。不能利用这些地方,那这些地方秦军复之何益?秦军收复南阳能够增加自己的力量,攻下鲁地就不能增加自己的力量吗?

既然秦军攻击任何一处都可以得益,楚军据有南郡、南阳等地却不能为己所用,那为何不继续让楚人占有这些无用之地,秦军攻拔那些有用之地呢?

楚国东地看似防守严密,实际却是漏洞百出。从南济水能攻至彭城鲁地;从汝水、颖水则可攻至期思寿郢;从东海可攻至琅琊淮口、乃至朱方。秦军已有不逊于楚军之舟师,为何不大造战舟,猛攻楚国东地,而用西地牵制楚军?

王翦上书的大意如此。虽然,很多谋士认为王翦上书是为自己一己私利,因为沔水南郑的战事抽调了他麾下的士卒,抢走了他想要的新式三桨战舟,但在李信看来,王翦之言未必没有道理。

巴蜀本就不重要,是天下的边地;旧郢方城不再是楚国的根基,因此南郑也不重要。并且,秦军在巴蜀与汉中的成功反而对楚国有利,这会促使楚国再度东迁。此时大军攻入方城,方城居然无兵驻守,粟苗任由自己收割,楚国兵力是何等空虚!迁入东地将会不同,迁入东地魏赵齐楚四国协力,任何一路攻入楚地都会受到楚军的激励抵抗。

李信沉吟,目光落在方城南面的上蔡。方城是一个十字路口,他不想回救襄城、叶邑,也不想南下攻拔樊襄,更不想西进武关,就想攻入楚国东地。攻入楚国东地才能要楚人的命,可惜国尉府此前的军命是要他西进武关,接应赵勇入南阳。

“大将军欲拔上蔡?”赵完明白了李信的意思。

“然。”李信手指在上蔡的位置。“上蔡扼控汝水,可直入淮水,一入淮水,东地糜烂。荆人为何远徙南郑,由陈仓道攻我,乃因关中为我秦国之根基也。”

“然我军无粮,若攻东地……”李信说的很有道理,但他似乎忘记了现实。

“巴蜀有粮,东地无粮否?”李信笑着反问。“荆人有意将我诱至南郑、巴蜀,何也?拖延时日而已。我若与荆人反复争夺巴蜀、南郑,东地得以休息,五年后荆人又将复强。”

李信是年轻人,越说越坚定自己攻入东地的想法,赵完还在思索时,他的手已经拍在地图上上蔡的位置,道:“我意已决,当拔上蔡、入东地,犹荆人欲入关中,直捣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