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写以德为本,则财自来,天下自然大定,就不会跑题,剩下的,能不能增添光彩,就要看自身的本事了。
摇摇头,看向第二道,果然是一样的调调,‘麻冕、礼也’。
这一道出自《论语·子罕》,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圣说:“用麻来织行礼时的帽子,是符合礼的;如今用丝来织,这样俭省,我我宁肯违背古礼,也同意大家的意见和做法。臣见君,先在堂下行礼,然后升堂再行礼,这也是符合礼的。今天,大家都只升堂后行一次礼,这是傲慢的表现。虽然违反大家的意愿,我仍然主张先在堂下行礼。”
这一道题也是充满了浓浓的保守意味,表面上是说了孔夫子对性质相同的两件事上,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但是真实意思是在无伤大雅的小事上,可以从众,但当涉及到伦理纲常的根本的时候,也要坚守底线,不能有丝毫让步,和平时常说的吕端大事不糊涂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其实对这一句也是有着不同的见解,按照曾经风光一时的心学所说,则是夫子不拘小节,不看重形式而在乎自己的本心。
不过既然主考官是旧党出身,这种说法自然是少提为妙。
不过叶信不提陈浮生也不会觉得这一次乡试的倾向居然如此明显,显然朝廷的党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除了朝廷的决策,就连抡才大典都沦为了战场,看来就算到了京城,参加会试,也还有一场风波。
至于《礼记》的题目,陈浮生就随意了许多,自从五经魁取消之后,五经题的重要性也直线下降,因此乡试也有着四书为主,五经为辅的说法。
理论上只要做得不算太差,文理通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