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仰首向天,不看孙策一眼,双手平举,说道:“贫道乃琅琊宫道士,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贫道得之,惟务代天宣化,造福万民,岂能跪凡间诸候?”汉顺帝距今有五六十年,按此算来,于吉应该超过八十岁了,大汉对老人极其尊敬,曾有诏书明确规定:“高年赐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按于吉的岁数,不跪孙策说得过去,但于吉面容清秀,不过三十许人,要孙策尊老,怎么可能?何况此时天下大乱,诸候分立,白骨露于野,孙策等人,杀伐决断,亲手取掉牲命之人,不会少于千数,谁在乎你是老是少?孙策最不喜者是岂能跪凡间诸候一句。
孙策勃然大怒:“道士无礼,敢说代天宣化,造福万民,我主政江东,辖近千万人口,尚不敢说代天行事!道人如此煽惑人心,又言《太平青领道》,与《太平要术》系出同门,必是张角黄巾之流,今日不除,久必为害!”命令左右将佐拿下于吉,斩杀当场。江东人口多少,孙策统计不清,各民族没人报备,孙策在夸张!
张昭乃孙策首席谋臣,地位尊崇,上前谏阻道:“于道人在江东数十年,并无过犯,不可杀害。”众多下属异口同声劝阻孙策。
孙策气极,这道人蛊惑江东百姓,连群臣也受其蒙蔽,却不得不给群臣面子,到底不能一意孤行,憋着一口气,命令道:“拿下此人,押入大牢,等候发落!”
孙策亲卫,久随孙策在外,不识于吉之名,走上前去,也不客气,各执刀枪剑戟,包围了于吉。于吉身手高明,数十亲卫上前捉拿,东倒西歪,沾着就倒,碰到就跌,一时闹闹哄哄,僵持不下。
正在这时,一个清郎的声音响起:“外臣陈震见过孙郎。”陈震不敢让孙策亲迎,听说孙策过来,急急抄小道走到孙策前方迎接。
孙策看到从侧边小巷被几名官员士卒簇拥在中间,走过来的袁绍使者,脸上绽放笑容,趋前几步,不待陈震行礼完毕,便拉住陈震的手,热情地说道:“可是陈震先生当面,一路鞍马劳顿,策舔为地主,为先生接风洗尘!”吩咐随从去准备酒饭。
陈震与孙策寒喧两句,又与众文武介绍见礼,待得稍微安定下来,却听到前方街中心震天吵闹,众人看过去时,却见倒了一地军卒,于吉纤尘不染,傲然站立在场地中间。这于吉竟是个中好手,身经百战的近百孙策亲卫无法近身。
于吉转头对着孙策,面上露出古怪的笑容:“世人愚昧,不识神仙方术,孙将军,可否听贫道说两句?”
孙策怒极反笑,按剑问道:“你且说来我听!”
于吉淡淡一笑,说道:“贫道老朽,大去之期不远,然而有一事放心不下,我琅琊宫道统传承,不能因我而绝,将军英姿勃发,或者能一统华夏,如果能够独尊我道门,罢黜百家,我琅琊宫一脉愿倾力相助!”
孙策不禁有点重视,如能象汉武帝独尊儒术,得到数不清的儒门精英相助一般,也不是没合作可能:“琅琊宫一脉有多少人?能给我什么?”
于吉看着孙策双目,认真地说道:“说来惭愧,贫道自从机缘巧合,得到《太平青领道》一书,便只顾自己修行,未曾收徒,目前只有贫道一人,不过贫道施恩无数,只需将军支持,贫道振臂一呼,马上就能响者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