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乃礼仪之帮,县衙里也很有讲究,仪门便是礼仪之门,是县衙里最宏伟的一道显示礼仪威严的门户,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大门涂成朱色。仪门只有知县上任、恭迎上宾、重大庆典才开,此时这阳谷县仪门紧闭,知县见的客人应该职权不高。
仪门两侧挂一对联: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我无私谒,盟心只凛一条冰。
仪门东南角的人门又被称为喜门,是知县平常出入的,相对的西南门刚称为鬼门,通常只有提审人犯,押解死囚用。
丁一本是官场中人,自然知道走人门。
仪门外两侧是六房差役,有六房差人办公,听得搅扰,个个惊讶,出门来看,正好拦住随后跟进的吴团练使等人,一时纷争,各不相让,
黄保正见吴团练使越过自己,向县衙走去,他招呼一声,带着自己的人回去了,君子不立危墙,黄保正虽然不是君子,但团练使至少也是从五品,他要在这看热闹多半会受到连累,走了安全。
那妇人叫了几声,见黄保正不理自己,那些军汉就是杀自己母亲之人,她十分害怕,贴着墙角,急急走了,碰到强权,普通人哪里敢讨公道,本来有黄保正她胆还大点,这会还是回家安全。
走了一会,到底不甘心,悄悄返回,远远地,在街道尾端从墙角探出头来,看这边的动静,想找机会寻知县大老爷作主。
两个捕快不敢吱声,跟在众军汉身后走进了大门,又没有六房的底气,只好站在门侧装乖。
六房与众军汉拉拉扯扯,吴团练使心情不爽,大步冲前,见到挡路的,便是一掌推去,他是习武之人,势猛力大,当面的两个人被他推得跌出五六步去,撞在墙上,哎哟哟地乱叫,一时半会爬不起来,吴团练使打头,便向人门走去。
“岂有此理!站住!什么人竟敢冲撞县衙,不惧王法吗?来人!拿下!”阳谷县县令与府中来人聊了许长时间,正好出门送客,便听到纷扰不断,在客人面前失了面子,十分气愤,急步堵到门口,正好拦住吴团练使。
县令三十余岁,身量中等,有一缕半掌长的胡须,双目有神,面容儒雅,着一身官服:圆领、大袖、青色长衫,腰间束革带、头戴官帽幞头,黑色的双翅长长地,随着县令的气恼不住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