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军,只招收青壮来养,老弱孤寡只能靠自己,可谓民不聊生。
最强的边军,河北路边军久不经战阵,与禁军相差无几,只有西北边军,看他百年也消灭不了小小西夏,战斗力可见一般。
窥一斑而见全豹,李清照以为大宋如风中之烛,但有变故,会很危险,支撑大宋的,全靠士大夫与乡绅阶层,这个阶层地方势力强大,暂时还凑和。
而对二龙山,印象却好,诸将自律,诸军有度,首领丁一建章立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稍有扩充,就是一只独立的且有战斗力的势力。
偏偏在部伍精强的同时,二龙山势力还格外小心,之前未曾出战时,守在三山上,安静异常,四方人众都以为三山改邪归正了呢,而一旦动手,就动如脱兔,一击中的。
除了城寨设置哨卡的兵卒尽着大宋军服,甚至还有人押着税吏到各个村寨中通知,秋粮收获了征税事宜,完全与朝廷的工作搞得一模一样。
可是二龙山人马,军装、标志、旗帜锣笛,所有一切都自成一体,偏偏都只局限在清风城寨与三座山上,庄户人家见到的都是宋军服饰的兵卒。
太善于伪装,也太能伪装了。
占领清风城寨后,丁一先审查监狱,查询清理案件,再打锣号召城寨中百姓,在议事厅摆案为良民作主,下手又快又狠毒,区区四五天,便审结抄家七八户,还有宣传队在街上宣讲二龙山纪律待遇,竟是得了民心。
二龙山在城寨四门与中间议事厅竖招兵大旗,初始无人应征,三四天后,络绎不绝,总有人报名。
赵清照很确定,二龙山是要谋反!
可是刚被抓上山时的惶恐,现在没了,反倒有些兴奋,二龙山似乎并不禁止女性活动,对她来说,这儿的自由度,反而比在大宋更大。
赵明诚冷汗直流:“娘子,你的意思是大宋前景不妙,二龙山造反,成功机率很大?”
李清照道:“谁知道呢,妾身只是个小女子,很多事情看不清楚,不过夫君还是应该多做点事,在这儿,要是没用的话,难保咱们下场如何。”
武知寨不是什么大官,但花荣家里自祖父辈开始传承至今,花荣之妹花氏有良好的教育和优越的环境,长相俏丽,为人温柔大方,史进本身就是出在乡间大户,得此良辈,大喜!
鲁智深被扶到上座,以大哥的身份当了史进长辈,与花荣母亲对等,接受了史进夫妻磕头敬茶,乐得哈哈大笑。
史进对一切都满意,唯恨父亲史太公未能见到自己娶亲的一天。
新婚后,史进见到花荣母亲,毕恭毕敬,大礼之后必呼之曰母亲,对花氏及花荣一家人,都极好。
花荣无语,闷闷不乐,因老母与妹子新婚,他想走也走不了,到是史进见小舅子不乐,每日拉着花荣去寻各位头领比武谈事,渐渐也就放开了心怀,融入二龙山。
既然是自己人,花荣要求见到宋江是件很普通的要求,丁一命人给孔明送信,传宋江来见。
几日后,孔明亲自来到清风寨,禀告丁一,宋江见孔家庄中调动频繁,打听情况,孔亮没有隐瞒师父,说是山寨大举,拿下了清风寨。
当晚,宋江盗马逃窜,不知去向。
宋江尽管流落江湖,实非他所愿,他朋友甚多,还没有到要上山落草的地步,更何况二龙山是反贼,他不想沾边。
史进在朱武劝诱下,命人传信少华山,全伙东来,丁一命曹正率本部沿途接应,配合少华山的搬迁。
二龙山收获极其丰硕,清风城寨百余年老寨,建寨时是为了应对辽军南下,后来与辽军有了檀渊之盟,此地也未废弃,兵器甲胄,粮草衣物,旗鼓等物很多,甚至有铁坊造械,酒坊酿酒,火药号炮等,发了笔大财,二龙山的粮草危机解决了,顺便还解决了被服等。
赵明诚对战争的描写:
政和六年,六月中,寅时,微月,史进、阴冶平、曹正潜入,夜半举火。城外十里,山主笑曰:拨城矣!遂一马当先,独骑破城门,擒武知寨花荣,关胜、鲁智深诸将掩进,一鼓夺城,擒文知寨刘高,敌军皆散而我军无伤!众皆赞叹,君有天命,乃得天助!
赵明诚用了简体,用了标点符号,尽量白话,进步很大,但丁一还是不很满意。
丁一记得自己没说过拨城矣,他用不着衬托伟光正,夺城的细节都没写出来,包括城外堵截交通,四面合围,各种安排都没表述,这种东西将来作为史料,他喜欢详细,越细越好,因而责备赵明诚,命他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