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宋朝覆灭

鸣凤天下 破月乌梭 4048 字 9个月前

此时此刻,谢道清忽的忆起萧凤,那张狂、桀骜的模样,着实让她记忆深刻,也是她一直以来崇拜的对象。

“罢了,若我朝天命如此,那就这样算了吧。”

谢道清神色坦然,似是已将这一切全都看破了,心中亦是默默下了一个决定。

“太皇太后!”

陈宜中高声一喝,再度劝道:“那元军目前就在临安之外,再有旬日便会抵达此地,虽有皇宫侍卫守卫,但也难保太后周全。我等若是还不逃走,可就都完了。”

“爱卿所虑,哀家也清楚。”

谢道清摇摇头,双眸之内一片宁静,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她说道:“但是这临安之内,尚有众多百姓,他们未曾抛却我朝,我又岂能弃他们而去更何况,如今的我,也不过一介垂暮之人,纵然逃走又能支撑几时?”想及夫君之言,她又坦然回道:“既然如此,又为何逃走?至少在这里,我还可以保全夫君曾经所庇护的百姓,让他们不至于被那元军为难。”

陈宜中还没死心,继续劝道:“可是太后!您乃一国之后,若是被那元军擒住,又该如何?”

“我意已决,尔等莫要多言。”

谢道清摇摇头,态度相当坚决,招了招手,让旁边四位侍卫下去,等一会儿却搬上来几个箱子,“啪嗒”一下箱子被大了开来,露出里面装着的银两以及首饰之类的东西。

陈宜中看着这一幕,有些弄不清楚状况:“这是?”

“唉。值此混乱之际,尔等尚且愿意随哀家置身于此,也算是劳苦功高。”诉道:“这些乃是我内库之内多年积蓄,算起来也没多少,尔等不若将其拿去,也算是路上的盘缠。毕竟我朝也养士百年,也不能亏待了各位,在这些日子里陪同哀家,走过了这一程。”

众臣默然,看着那一箱银两,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臣等明白。”

陈宜中躬身一拜,转过身来,自此地离去。

其余人跟在他身后,也是依次离去,竟是无一人去拿那银两,仅以所行之事而论,造成今日之举者,他们也是难辞其咎,终究还是有愧于心。

“太后,咱们回去吗?”

“不了。就让我坐在这里,看一下夫君所见到的,究竟是什么吧。”

谢道清摇摇头,拒绝了侍女的要求,她就这么默然坐在龙椅之上,静静的看着这陷入宁静之中的勤政殿,这曾经掌握宋朝上上下下数千万人口的中央枢纽,如今却是一片死寂,再也没了半点的生计。

随着那太阳落下,这勤政殿之内的光辉也渐渐消散,直到彻底的被黑暗吞没。

而谢道清依旧坐在龙椅之上,毫无任何反应,她旁边的侍女也不知晓什么时候离开了,毕竟那元军已经攻入皇宫之内了,再不逃的话就没机会了。

直到殿外传来无数脚步声,方才打破了勤政殿的宁静,而升起的火光,也将这勤政殿照的是通透无比。

一人缓步踏入殿内,正是那率军攻伐宋朝的伯颜。

伯颜抬起头来,看着那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女子,不免透着一点惊讶来,问道:“你就是宋朝太皇太后谢道清吗?”

“正是哀家。”

谢道清这才有所反应,许是做的时间太久了,她刚要站直身子,便感觉身子一个趔趄,险些跌倒在地,好容易稳住身子之后,方才缓缓的自那龙椅之上走下来,然后双膝跪地,向着那伯颜弯下身躯,恭恭敬敬的拜了下来。

至此,宋朝覆灭!

“砰”一声,紧闭的大门被直接踹开。

房中女人为之一惊,怀中熟睡的婴儿登时惊醒,“哇”的一声叫了出来,吓得那女子连忙将婴儿抱在怀中,口中不断地安慰着,双目也是带着惧意,死死的盯着那被踹开的大门。

两三个壮汉闯入其中,贪婪的目光自整个房间搜寻着,当即就发现了藏在此地的女子。

“嘿!本以为没人呢!没想到还在这里藏了一个小娘皮?”

那女子顿感害怕,只能将怀中婴儿抱的紧紧的,口中亦是质询道:“你们突然闯进来,究竟想干什么?”

“嘿嘿。你觉得咱们哥几个要干啥?”

为首一个黑大汉淫笑道,旋即对着身后小弟吩咐道:“你们两个,去厨房看看有没有粮食。至于这个小娘皮,就先让我享受享受。”顺手解开身上衣襟,就朝着女子走来。

“你!你擅闯民居,眼里面还有官府吗?”

眼见着那黑汉子宛如一堵山一样走来,那女子顿感绝望,又是喝道。

黑汉子哈哈一笑,“王法?元军都来了,那些官员自己都自顾不暇了,哪里有兴致理会这些。你还是乖乖的从了我,至少也能保全性命,不是吗?”毫不掩饰内心的欲望,直接伸出大手,朝着那女子抓去。

“别!不要!救救我,谁来救救我!”

女子抱着怀中孩子,努力的朝着后面退去,面对这汉子的压迫,她唯一能够采取的方法,也只有扯着嗓子发出尖锐的嘶吼,想要将那个路过的神明唤来,解救自己。

只是临安现在都这样子了,还会有人出手相救吗?

黑汉子不屑一顾:“你以为现在还有人吗?那些官员,早就逃出去了,哪里会理你。我劝你还是乖一点,这样至少也不会太难受。明白吗?”眼见许久未曾抓住对方,他也是感到焦躁,当即纵身一跃,便朝着那女子扑去。

那女子顿感绝望,只好抱着孩子,蜷缩在角落里。

“砰!”

凭空一道炸雷,那黑汉子好似布袋一般,被直接打出数丈之外,将远处一堵墙给直接砸烂。

“你还好吗?”

那女子抬起头来,便见远处立着一个清瘦的先生。

这先生约莫四十来岁,身着一件皂色儒袍,相貌也算俊朗,只是眉间始终紧皱,透着一股忧愁之色来,却不知又是何人,居然在这个时候出手。

那女子正要感谢时候,先前那几个人也听到声响,自后厨之中跑了出来,他们手中提着米袋,显然是想要搜罗这里的粮食。

“哪里来的臭书生,竟然敢挡我们?”

见到老大被打,那几个一并出手,朝着那书生打去。“砰砰砰”数声,那几人尚未靠近那书生,便直接倒飞出去,和着那黑大汉一样,也被达成了残疾。

“多谢先生相助?小女子没齿难忘,还未请教先生性命?”

那女子眼见得救,连忙跪下身来,对着那书生拜道在地。

“唉。世道多苦,分明是那些人胡作非为,却是连累了你了。”那先生长叹一声,迈开步伐走到了房内,他将那米袋提起来,递到了女子身前,然后嘱咐道:“你怀中抱着婴儿,实在不该留在这里,还是快些离开这里吧。”对着远处招招手,一辆马车奔驰而来,停在了这人身边。

那马夫对着这先生诉道:“东江先生,别忘了李庭芝派我们到这里的目的,可没时间浪费。”

“我明白。但她总是一条性命,又岂能坐视不管?”

陆秀夫点点头,然后招了招手,让那女子抱着婴儿坐上了马车,嘱咐道:“你且带着她逃出临安,莫要让她担惊受怕,明白吗?”

“唉。你还是这般仁慈,见不得他人受罪。”那马夫摇摇头,估计也是见惯了陆秀夫这般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