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到了问题的结骨眼上了,秦始皇兼并天下后,为了江山的安稳,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了12个巨大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咸阳宫里。在当时,就连私藏一把残剑钝刀都要受严厉的惩罚,更别说拥有私人武装了。
所以仅仅是这一项,始皇帝就完全可以派兵将寡妇清的这支军队予以歼灭。
但是秦始皇很明显不想这么做,可是周围的这些武将全部都是大老粗,一生征伐,哪里懂得始皇帝的苦心。
这个时候,丞相李斯站了出来,主动将这个责任揽了下来,说他会去亲自调查。
要不怎么能说人家李斯能够坐上丞相?
用了没有几天的功夫,丞相李斯便将这件事情调查的一清二楚,原来这件事情也怪不得人家寡妇清,确实是这边的官兵审查的太过严格,而且有一些无事生非的嫌疑,到最后冲动的加兵,这才和官兵产生了冲突。
而且这一番冲突下来,双方各有死伤,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听到这里是皇帝点了点头,询问丞相该如何处理下一步的事情。
丞相李斯乃是人中龙凤,一眼就洞穿了始皇帝的心思,又为寡妇清说了许多的好话。
当然啦,他说这些好话也不光光是为了人家,也是为了他自己的仕途,毕竟拍马屁也是一门有学问的东西,拍不好的话很容易拍到马蹄子上,到时候挨踹的可是自己。
李斯给了秦始皇建议,那就是让始皇帝亲自出游,看一看究竟是什么情况,到时候还可以成就一段佳话,人们都会认为是皇帝微服体贴,同时又体察民意。
始皇帝自然也明白,自己现在欠缺的就是民意,所以也是欣然答应,你个人的身份带着几个贴身随从和李斯,就这样来到了巴蜀。
而巴蜀九成以上的丹砂,又都掌握在寡妇清的手中,所以秦始皇和寡妇清之间应该说是商业上的往来。
但是这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是历史上的当事人了解的肯定不多,而且由于年代实在是太过久远,更多的是一些传说罢了,我当时还看过两段野史上的记载。
第一段记载是非常详细的记载了秦始皇是如何和巴清第一次相遇的。
有一年,秦始皇周游完六国故地,回到骊山陵探查自己陵墓的修建。
秦始皇一路走着,一双阴鸷的眼睛四处观看,不时指指点点,传达自己的最高指示,负责陵墓营造的大臣唯唯诺诺地应和着。
秦始皇来到提炼水银的炉鼎前,看到工人们把丹砂倒进炉鼎里加热,水银从一个孔洞里流了出来。
秦始皇问:“丹砂的供应不成问题吧?”负责提炼水银的工头忙答:“一切正常。”
听到公投的回答后,始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要知道,虽然始皇帝遍访仙山,但是也意识到如果找不到神仙自己,还有可能百年之后,终究会化作尘土,所以也希望能够修建一座盛大的陵墓,同时这座陵墓不能够被任何人盗掘。
就在始皇巡视之时,一人飞身下马,跪倒在地,高喊:“巴郡发生暴乱,这里有一份800里的加急,还请陛下及时圣裁!”
此人一边说话的功夫,同时将一份奏报双手捧起高高举过头顶。
始皇旁边贴身宦官见状,急忙走上前来,将奏表接了过来,呈给秦始皇,秦始皇看到奏表之后,面色凝重,一时无语。
原来是巴的枳县,一个叫清的女人家兵与巴郡郡守的官兵爆发了冲突。
清是一个寡妇,她在丈夫死后,接管了偌大的家业。这是一个世代开采丹砂的家族,当时全国有两大丹砂出产地,一个是巴郡,一喝是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