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心神安定之后,再抬起头来的时候,我整个人却顿时愣在了当场,因为站在高台上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身穿着华服的始皇帝!
之所以认定他是秦始皇,是因为干我们这一行的,必须对古代的一些文化有所了解,这样在遇见一些其他问题的时候,才会能够给出客户一个非常合理,同时又让他们满意的答案。
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当然了,秦朝和近代这些帝王不同,那个时候的皇帝身上是不纹龙的。
所以判定面前的这个男人是始皇塑像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头顶上带着那种琉璃制式的珠帘冠冕。
古代皇帝头上戴着就叫冠,这冠上要加冕。
冕的上面有块长方体的曲线形板,叫廷,在廷的前后挂着一串串玉石珠子,就叫做旒。所以古代皇帝冠帽上挂的不是“珠帘”,学名叫玉旒。
对于挂的玉旒,也有严格的规定,天子挂12串,而诸侯只能挂10串。在冠冕正对耳朵的位置,还有两块名为“黈纩”的玉。这玉不是用来装饰的,它是用来拍耳朵的,于是有名为“充耳”。
这些规定也是从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
在周朝的时候,虽然也有礼法,但是尊崇的人毕竟是少数,到了秦始皇那里才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和规范。
从风水和天道的角度来讲,玉旒遮掩、视而不见黈纩塞耳,充耳不闻。古代皇帝带着冠冕,这其中可是包含了政治哲学。
十二串玉旒,十二是极数,代表君主的最高地位,玉旒遮面,提醒君主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免政治流于严酷黈纩塞耳,是指君主不可听信谗言,对于溜须拍马屁要“充耳不闻”。这一顶冠冕,表现出古代君主“见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而放小过,无求备一人,”的为君哲学。
在现代社会,人类被文明所掌控,所以一个个都被所谓的礼义廉耻所束缚,制定了一套自己的标准,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在那些比较荒蛮,没有人性和制度约束的地方,人类也和其它动物一样,有强弱之分。
这一点,在非洲的很多部落至今还保存着这种习俗,那就是酋长拥有无尽大的权力,可是普通的奴隶,甚至连家畜都赶不上。
这种情况无所谓好坏与对错,毕竟我们的道德标准约束不了别人。
看着面前的这种惨剧,我有些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至少目前的我,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去拯救这些鼎里面的男同胞们了。
而且凡事有因就有果,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也是他们自己,毕竟没有人强迫他们跑到这里来见这些女人,既然他们自己选择来了,那么也必须要承担一切的后果,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于是我强定心神,不再理会顶里面的惨叫之声,就这样径直的向着庙里的前殿走去。
来到前殿之前,需要走过一条大概有几十米的长廊,这个长廊的顶部是琉璃瓦做的穹顶,这些琉璃瓦看起来有点像是现代的制式,我猜测这里应该以前也是那种老式建筑,但是由于后来倒塌才重新建造起来的。
在长廊的两边,描绘着一副又一副颜色艳丽的壁画,这些壁画看起来花花绿绿的,描绘的是一些女人的姿态,这些女人一个个身姿摇曳,看起来风情万种。
我知道这种壁画是用来吸引男人目光的,告诉这群男人,后面就会有这种美女在等待着他们,从而刺激男人们的心理。
这也非常好理解,毕竟女儿村里面的女人是希望男人过来找她们的,这一路上跋山涉水的,最起码得给人家点希望和好处,毕竟过去没有多久,就是一口能够杀害无数男人的大鼎,杀人之前也得让人吃口断头饭不是?
穿过这条长廊之后,我终于来到了前殿,只见前殿的周围站着很多的兵马俑!
没错,就是传说中的兵马俑,不过这些兵马俑一个个都是彩绘的,看起来栩栩如生,而且身上的制式也是大秦帝国的制式,他们的服装和装束都是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