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妥当,此去雁门关还需多久才能到?”
“四天左右,已经是最快了,再快的话将士们到了边关也将没有什么战斗力,怕是站都站不稳。”
李业点头,宋朝士兵本就疏于训练,能拉起来上战场已经是极限了,不能再要求太多。
“兵甲粮草可备齐。”
李业与李纲都没注意到,他们之间的位置已经置换了过来,反到是以李业为主,也许李纲察觉了,但也任由这样发展,了解军中事物本就没错,而且李业已经直言过,军中调度他不插手,只需冲在前面上阵杀敌就行,李纲又能有什么好说的。
只是问及粮草军械方面时,李纲的面色有些不好看,不用猜都知道,其中肯定又有人在捣鬼。
“李帅大可说出来,若有不妥,我自当禀明皇上,李帅不必担心。”
李纲轻出一口气,知道李业是皇上身边的人,而且武力手段都不低,不然李纲又怎会让他一来就反客为主,这无关官职,说到底权力都是皇上给的,谁跟皇上近,谁就最有发言权。
“军械到是没多大纰漏,只是有些稍旧了些,没多大影响,只是粮食………哎。”
“我军向上报的是十万军士一月用的粮食,可到手的却只有二十五万担,说是库房没有那么多,叫我们先用着。”
李业对这些到是知道不多,十万人一个月用多少粮食他压根不知道是什么概念,太多了,他数学不好,不会。
“那敢问李帅,应有多少粮才对,对这些我可不熟,还得多请教李帅才是。”
李业他有个好习惯,不懂就问,问不出来就逼问,直到知道为止。
“十万军士一月所需当是三十万担,可我们拿到的只有二十五万担,整整少了五万,战争大事,这些人岂可儿戏,这该会平白损失多少将士,这些混蛋。”
李业终于明白过来,三十万,少了五万,意味着十万人在打仗的时候也要节衣缩食,如果平常到是没什么,少吃点没关系,饿不死就行,但他们这是去哪,是去打仗,是为了身后千千万万的百姓而战,为了国家而战,居然有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动心思,将士吃不饱虽然也能上战场,但气力不济就会弱一筹,战场讲究瞬息万变,士卒拼杀也是一样的道理,力气比别人小了些都会导致身死,你让十万人都一起力量不足,这是谋杀,换言之就是叛国,在将国家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