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亲自得林延潮指点,就算这一次府试不中,传出去也是颜面有光。
当下几名儒童还未过午就急着交卷。
“恳请府台堂试。”
交卷完儒童都说了这一句。
林延潮笑了笑道:“本府要问的都在你们的文章中。”
当下林延潮阅卷,他阅卷一目十行,手持朱笔不停,边看边在卷上批改。
片刻一卷已毕,手持卷子的儒童见林延潮如此快就改了自己文章,不由惊讶心想对方是否认真看了。
但见卷子上不仅写了评语,连错别字,文墨不通的地方都一一改出。
林延潮温言道:“文理还欠,拿了卷子回去揣摩,明年再来吧!”
这名儒童无话可说,眼泪当场就流了出来,但对林延潮却是恭恭敬敬地一揖,然后向龙门走去。
林延潮不过片刻就将几名儒童的卷子都改了,这几人本自持文名,还有一人是县试前二,但经林延潮批卷后,不少人都罢落了。
儒童们陆续上来交卷,待到了第十五个时,林延潮方露笑意道:“可矣,准备院试吧!”
这名儒童闻言是惊喜交加,叩头道:“晚生,学生谢过恩师,谢过恩师,谢过恩师。”
林延潮笑了笑继续阅卷,不久又取一卷笑着道:“中州人才佳矣,不逊吴越!”
众人本以为林延潮身为文宗眼光肯定是高的,但没有料到林延潮并没有吹毛求疵,甚至对文章有疏漏,但文意佳的卷子,也是取了。
不过也闹了几个笑话。
林延潮出题里,有一道四书题取自论语,题目是039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039。
一名在县试时通关节的考生,不知这一题怎么破,只好强行破题039一代一代又一代039对应。
林延潮看了卷子,也没说什么直接判了落卷。这名考生见落卷上没说明原因,当下很没有自知之明地向林延潮道:“恳请府台赐一个名次!”
林延潮看了这考生一眼,摇了摇头当下在039一代一代又一代039下面直接写上了039二等二等又二等039。
一旁等着林延潮批卷的儒童都是掩面偷笑,这人手持着林延潮改过的卷子,不解地问旁人这是什么意思?
旁人捧腹笑了一阵,解释道:“兄台,你用一代一代又一代言三代,那这二等二等又二等加在一起不就是六等。”
一般卷子成绩是039圈尖点直叉039五等,这六等的意思不言而喻。
这名考生当下狼狈而去。
这面批卷,也有不少考生没有当面给林延潮批改的勇气,而是自行交卷离去。
这些人到了龙门,聚在一起后。
龙门开门,这些人即是离去。龙门外面聚集了不少考生的家长,以及给考生作保的廪生。
考生出门,难免被人在龙门前询问成绩。
这时候就有人突然一句问道:“你们今日第一题是不是039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039。”
考生讶道:“是啊,你怎么知道?”
但见那人惊讶地道:“真的啊,我之前在茶寮听到的题目是真的啊!”
众考生,以及家长们闻言都是露出了不可置信之色。
“这怎么可能?”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考场的题目就泄露了?你说说下面几道题目是什么?”
于是那人张口就说了,但见考场上两道四书题,以及五道五经题,这人说的是一字不差。
而这些人是刚出考场的第一批考生,但是考场里的试题竟然在考场外传的路人尽知了?
这就是科举弊案啊!
科举重否?
在场每个读书人都在心底自问。
当然是不重了,面上人人都会这么说,但心底却有几个人不这么想。
众人以为林延潮要否定这个说法,却见他笑着道:“本府以为当然重矣,否则我等此来何事?”
听着林延潮的话,众读书人们都是一笑。
“若是人人轻之科举,那么本府又何必在此,为朝廷开门取士呢?”
闻言下面的读书人都是大笑。
见众人大笑,林延潮肃然道:“然科举重矣,但是否有比科举更重呢?本府年少读书时,老师曾诫之039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039。”
众读书人闻此都是沉思。
“诸位,何为志?汲汲于功名,并不耻之,惟功名夺志耻之。”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是读书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林延潮的说法,平日我们可以追求于富贵,畏惧于威武,嫌弃贫贱。
但是心底一定要有更重要的志向,是这些不能所夺的。正如我们热衷于功名,但是不可为功名改其志向。
在场不少读书人听了都知道,这也是事功之学的主张。
林延潮当初深受天子赏识,三元及第,又为日讲官,前途无量,却因为了归德府大水的事上谏天子,被贬至地方。
富贵加身,谁都会说弃之,但做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众读书人对林延潮敬佩之至,他真正做到了039学与道合039,唯有学与道合,方能做到学以致用,这正为林学的根本。
所以众读书人听了林延潮一席话,不由都生出原来这才是事功之学,其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是却是如此贴切,不说在场读书人,就是目不识丁的人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时下面有一名学子问道:“敢问府台,何为志?”
林延潮点点头道:“问的好,朝廷有律令,不可匿三年之丧而科举。这孝道就是志,下面哪位考生守制未满而来参加科举,这就是于志不合,于法不合。”
“在这里本府丑话说在前头,有违此参加科举者,不论是否侥幸中式,本府一律严惩不贷。”
众读书人们都是面色一凛,心底生出惧意来。
下面林延潮又强调这一次府试的规矩,除了隐匿丧期外,还禁止考试夹带,冒名顶替,买通舞弊等等。
冒名顶替者,追究连坐联保的儒童,并革去廪保生员的功名。
说了这些后,下面的儒童们都是心底忐忑。之后林延潮即让儒童们进入府衙让廪生作保,并领取考票。
林延潮入大堂安坐,这才坐了一会,府学曾教授又领着八名儒童来见林延潮。
归德府八县一州,六个府属县,两个州属县,故而是八个县。这八名儒童都是各县县试里的案首,由几个知县亲自点中的第一名。
按照科考上不成文的规矩,这几名儒童等同于是几位知县保送的,在府试中必过。
林延潮问了几句他们的文章,以他这时候的科名,地位,随意讲几句话,已是让这些马上要成为林延潮门生的儒童们诚惶诚恐至极。
见他们忐忑不安,林延潮耐心地教导了他们几句读书以勤为先,学问以敬为心的道理。
之后各县教谕又奉上各县提坐堂号的名单,这些人都是县试的前十。
依照规矩,府试一千多份卷子,作为知府很难一一看过,就算是会试,一个同考官也不过改两三百份的卷子。
所以府试时,知府一般都是早早请了精通文墨的人来代替自己看卷。
不过做为府试主考官,县前十,县案首的卷子,最好还是要看一看的。这些人经过县试成绩优异,府试前几名,前十几名很可能就在他们身上。
然后再将手下之人推荐上来的卷子综合的看一看,如此就已经算是很有责任心了。这与会试也差不多,同考官定去留,主考官定名次。
当然也有那等甩手掌柜,自己一份不看,全交给下面人看文的。
忙了半日,儒童都领了考票离去了,这时来给儒童作保的廪生前来参见。
这些人平日都是学校里读书,各自府里县里生员中的翘楚,大约有好几十人。
对于这些生员,林延潮必须好言相待,能成为廪生,不仅可以领廪米,给儒童作保,还
可以不经科考直接进入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