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心有骄慢,再观符卷显迷声

混元道纪 太元仙尊 2547 字 11个月前

凌云尝试着拆分演化自己的那到道先天真符,一番尝试之后,不禁摇头叹息道:“太难了,我还不曾彻底参悟这道先天先天真符,连其玄意都没能领悟,根本做不到将其拆分演化!”

“既然如此……”他将目光转到了一元符文上。与先天真文类似,一元符文中也有相似的符文。既然先天真文,无法拆解演化,凌云便尝试着将次一级的神文,进行拆分演化。

就在他尝试拆解推演出新的符文时,一道声音忽然传来:“停手吧。你的方法是错的!”

“什么人?”听到这声音,凌云猛的抬起头来,大声呵斥道。

举目环顾四周,除了躺在地上的混沌魔神之外。他没有看到其他任何人的踪影。躺地上的混沌魔神早已被后土娘娘禁制,根本不可能说话。这么一来,究竟是什么人在说话?

环顾着四周,凌云不禁暗忖道:“以我的灵觉,都没有发现任何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人在和我开这样的玩笑?”

正在这时,那声音继续响起:“你不能再继续拆分演化了,若是继续拆分下去,便会破坏这道符文的完美融合性!”

听到这个声音又响起来,凌云变得更加戒备。他这次没有再贸然呵斥,而是竭尽所能提高灵觉,想要感受这道声音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很可惜,这道声音飘渺无痕,仿佛凭空响起。又仿佛无所来由,让他根本找不到声音的的来源痕迹。

先前在洞天中,他就已经大略看过符道卷轴上的记载。那时,凌云只是大致浏览了一番,对其中的内容了解了一番。如今再度来细细观看这封卷轴,卷轴中记载的许多设想和推演论证,让他思绪灵感如同泉涌一般,源源不绝显现于脑海中。

而且这次通过符道卷轴,凌云了解到了‘符箓’的由来:“最早符文,是由盘古所传的三千赤文,之后才有十二万九千六百个先天神文。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几种流传稀少的法则文字,不在三千赤文和一元神文之列,但也是太古大能所创造。其中普通的和先天神文相若,更上一层的能和三千赤文相媲美。”

而且符箓虽然并称,但却不是同一种东西,其中缘由,他也是仔细看过符道卷轴之后才明白过来:“原来。符是大道真文,箓为真神之名。虽然符以‘符箓’合称,但是真正计较起来,是以符为先,箓为后,万万不可颠倒过来。”

这么想来,凌云就明白了——为何会有‘符箓’的称谓。凡人修炼符箓,必先明符箓之真意。

‘符是大道真文’——指得便是三千赤书玉字和一元神道真文。只有这两种符才是大道真文、先天文字,其中包含无数大道精义,阐述演绎宇宙玄微奥妙。而‘箓’是后天演绎之文,乃是神灵之名彰显。

符道直通大道,其意精微,其理玄奥,不是凡俗之人能够解读,也非是凡俗之人能施展出其中妙用。故而凡俗之人修行符道时,便退而求其次,以神灵作为中间人,书写箓书,呼唤神灵之名,昭显法则玄妙。

看到这些记录,凌云不禁手抚下颌,开始凝神思索:“神灵合于法则,其神名自然也代表了一部分法则。故而一般人书写‘箓文’,便是在呼唤神灵之名,借由神灵来施展种种玄妙法术。”

从最初的描摹自然万象,到最后直接以神灵替代自然万象。符箓的发展,正是从难到易的过程。越是简单,上手起来就越快,求道之路也当是如此!

如今回想起自己修行的过程,就连凌云自己也觉得非常不合理:“我修符道时,一上来就是参悟最高难度的三千赤书玉字之一。那时,就连我自己也是几番失败,侥幸才得以成功。如果让凡俗之人按我的方法来修行,恐怕百万人中都难有一个人能踏出这第一步。”

如今看着这符道卷轴,再回想自己当初整理出来的功法,连凌云也不禁摇头感叹自己狂妄自大:“我还自以为能创造仙道玄功,已经足以称尊做祖。但如今想来,那玄功心法中其中错漏百出,简直可笑至极!”

首先他便不曾想到过,符道修行一开始就参悟三千赤书玉字,这等举动是何等的艰难。不要说十万人,就算是百万人、亿万人,都难以跨过这一步。自己能修成,是身份跟脚属然,凡俗之人,哪能有这等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