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剿抚倭奴

侠役 貂蝉骑哥哥 3447 字 10个月前

“爱卿有何剿抚之策,速速奏来!”皇帝复又端坐龙椅欣然而视群臣。

“臣以为,匡大人四必剿之论并非危言,倭寇一族天性劣毒且寡信少义,遗留不剿实属后患无穷,华夏沿海千万百姓之祸患;然陛下胸怀寰宇,若行此等灭族不义之举,又怎能远望万国来朝的盛世之景,然若是过分宽容抚恤,不借此次大胜给海外倭寇树立训诫之鉴,倭寇久必易生反叛之心,故倭寇既不能剿亦不能抚,须得剿抚并用方为上上之策。”闵苍生如此既不赞成匡天祥剿灭之策,也不支持章玉京抚恤纳降之计,反倒站在皇帝脚下而言,如此自然更得圣意。

“剿抚并用,爱卿细细道来。”皇帝赞赏之色溢于言表。

“天朝百万战船已将倭寇本岛围困,剿寇之功已至火候,如今只需抚恤则可达到臣所预期的剿抚共济之效。”闵苍生说道。

“如何抚恤?”皇帝问道。

“陛下必须给倭寇定下三条铁律,方可抚恤纳降。”闵苍生伸出三根手指说道。

“第一,称臣,倭寇举族必须称臣于华夏帝国,划属我华夏藩属之地;第二,纳贡,倭寇举族必须遣使入朝纳贡,一年一贡,凡五年之期,倭寇族内王侯须得亲自入朝叩拜天子;第三,赦免封赏,倭寇族王任免须得上报朝廷,接受朝廷敕封赏罚。”闵苍生说道。

“这些同样是一厢情愿的安排,倭寇若反,称臣纳贡又有何用?”匡天祥同样失望地与闵苍生说道。

“纳降之后,每年纳贡便可使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往返,如此同化若干年,就算倭寇反叛,也不算征讨异邦,只算得上是内剿贼寇,便不惧波斯、高丽诸国的非议,也算得上师出有名行王道正义。”闵苍生似乎早有预料,远见卓识地说道。

阶下百官议论纷纷,十之八九都已认同闵苍生所言,主战与主降两系官员也不敢作声,皇帝已然有了主张,谁还愿意无畏上奏,毕竟只有一个匡天祥。

“启奏陛下,臣附议闵大人所奏剿抚并用之策!”漕马运政监丞司马平京上奏道。

“臣等附议!”又有十余位官员纷纷附议。

皇帝目光逡巡,大殿之上的百官口所言大多是赞同剿抚并济之策,帝王驭下讲究权衡之术,臣下侍奉遵循展才适可之道,皇帝如何不知群臣心中所想,百官又如何不知皇帝心中所断,皇帝知道议政的火候已至,是到了非凡决断的时刻了。

“爱卿不愧是本朝的探花郎,谋虑深远见识非凡,倭寇请降一事,依闵爱卿所言,朕已有主张。”皇帝欣喜地决断道。

“拟旨!”皇帝一声令下,上书房司笔早已备好笔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征讨海外本岛,本欲成不世之功,朕念上苍之浩德,实不忍戮尽无辜,又感社稷无疆人道恒存之理,故宣旨恩施海外,纳海外本岛为我华夏疆土,封地为王土之邦藩属之国,敕令建倭奴国,赏倭奴国王印,倭奴一族称臣纳贡永世为华夏之奴,钦此。”

“陛下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万岁。

华夏都城,巍峨庄严,地处北方,乃是六朝古都,经济、文化齐聚繁荣,乃是当世独一的古都大城。

帝宫东来殿上,君臣议事。

金銮殿龙椅之上端坐的正是当今华夏朝皇帝,金色华盖之下正襟而坐,头戴冕旒金冠,身穿鎏金龙袍,胸前五爪金龙祥云翻腾,王霸之姿威仪天下。

玉阶之下,百官群臣身着各式蟒服战战兢兢。

“陛下,昨日早朝所议之事,还请陛下三思而后断!”身穿青蟒服的御史大夫匡天祥跪地奏请。

“孤意已决!勿再请奏!”皇帝说得极为坚决,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

“陛下,臣奏请剿灭倭寇有四必剿之理,其一,海外倭寇此番精锐尽毁,理应乘胜追击,此为一必剿;其二,倭邦之地孤悬海外,又无我中原华夏这般地大物博之资可供久战之需,此为二必剿;其三,倭寇凭借海上战船迅疾,时常侵略我华夏沿海一带居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剿难以平民愤,此乃三必剿;其四,倭寇素来不重信义,此番求和定是徐缓以图韬养;臣敢断言若不趁势将其剿灭,假以时日海外倭寇必将成为国之大患!”匡天祥分条列款陈情上奏。

百官群臣之中,闪出一道身影,跪伏在地抢奏道:“臣亦有本奏!”

众臣定睛一看,却是上书房行走兼领兵部侍郎章玉京。

章玉京可是当朝状元,经纶满腹、才高八斗,天生八面玲珑心,善于揣摩圣意而颇得圣宠,虽官阶品级不高,在朝堂之上却颇受百官尊奉。

皇帝端坐龙椅上,似乎早有预料,欣然笑道:“准奏!”

“臣不敢苟同匡御史的危言四剿论,臣以为海外倭寇此番求和称臣,应允其称臣纳贡,方显我华夏泱泱大国之风,据此,臣请奏纳降倭寇亦有四不剿之理,其一,古之上将常言:‘杀降不祥’,倭寇既已请降便应纳降,此为一不可剿;其二,倭寇孤岛距离华夏海防千里海域,战船出海风险极大胜率极低,即便成功登岛,必遭遇倭寇一族殊死抵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又有何意义,此为二不可剿;其三,即便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剿灭倭寇占领了海岛,又要留下多少军民驻防,而驻防的又是一座孤悬海外毫无战略意义的孤岛,此等劳民伤财的战争绝不可打,此为三不可剿;其四,倭寇据守海外孤岛物资匮乏,此番倭寇一族元气大伤,便是修养数百年也难以抗拒华夏,若拒不纳降有损堂堂华夏大国之风,周边高丽诸国如何看待华夏一朝,此为四不可剿。”兵部侍郎章玉京四不可剿之论瞬间便将匡天祥驳斥地体无完肤。

“陛下,倭寇一族天性丑恶且睚眦必报,假以时日恢复生机,又如附骨之蛆侵扰沿海百姓,朝廷有余粮有雄兵尚且能够收拾,若是朝廷无暇顾及,岂不是又留给子孙后代和沿海百姓无尽的灾难和祸患,古先贤早已有言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还请陛下三思。”吏部尚书周源瑾禀奏道。

“陛下,臣以为匡御史所必剿之论并无不妥,臣所担忧的只是若剿灭降属,只怕四海八荒的藩属小国都无心来投奔华夏,到时候陛下统御华夏四海的格局恐被打破。”礼部给事中徐朗一副中肯地说道。

“陛下,臣奏请剿灭倭寇!”都察院左御史方明奏请。

“陛下,臣等附议!”左立六七个大臣纷纷下跪附议剿灭倭寇。

“陛下,臣等奏请纳降海外倭族!”右立十来个大臣纷纷下跪奏请。

“匡天祥,你一心主战,无非就是想要挂帅督军,你用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