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真人的这番话虽然在理,但一来纷别是由师父刀王亲传,先竞月自然不愿舍弃;二来方今又是太平盛世,天底下哪有什么战场厮杀?所以先竞月当时也并未放在心上。直到后来在毕府一役,他初战毕无宗告败,原本所用的那柄纷别更是被毕无宗的这柄偃月刀当场斩断。后来在那个小道士得一子的相助下,先竞月从毕府前院里的关公雕像手中取下这柄偃月刀,一举击败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毕无宗,更是将这位一代名将斩杀当场,而毕无宗在临死之前,便将他生平所用的这柄偃月刀赠送给了先竞月。
话说这位“不死先锋”毕无宗毕大将军,乃是与大将军谢封轩齐名的开国元勋,一生征战沙场,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死在他手里的敌军自然不计其数。而且这位毕大将军还有一个癖好,那便是喜欢杀降,但凡是投降的军士落到他手里,一律不留活口,就连当年皇帝和李九四在鄱阳湖上的一场大战,直接原因也是因为毕无宗坑杀了李九四麾下的五千降兵。后来在攻取成都之时,他更是一夜杀降十万,震惊朝野,由此得到“毕十万”这一称号。
而且除了敌军之外,毕无宗行军时连平民百姓也是不肯放过。据说汉军当年收复中原的时候,毕无宗率军攻入西北某城,只见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恭迎本朝汉军的话语;但是将木牌翻转过来,背面则写着恭迎前朝异族的话语——却是百姓们生逢乱世,也不知明天进城的会是哪一支队伍,所以才会使用这种双面写字的木牌。毕无宗听闻此事,当场勃然大怒,下令军士连夜屠城,直杀得方圆百里断绝人烟。
所以若要以杀人数目论之,本朝的这位毕大将军定然千古留名,真要细数起来,恐怕也只有秦之白起、晋之冉闵和唐之黄巢能与之一教高下。而这柄偃月刀伴随毕无宗征战大半生,就算只是一柄普普通通的战场长刀,在毕无宗手里历经这一场场杀戮下来,岂不正是希夷真人所谓的杀人无数之宝刀?而且单以杀气而论,世上也再没有第二件兵刃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先竞月一时也想不透其中奥妙,这时对面的军阵之中又有一个身材魁梧的色目人军士纵马出阵,挺着一支长矛朝先竞月猛冲过来,看这架势,竟是要在马上和先竞月对战。先竞月气力已竭,便依照方才的办法先祭出杀气,然后将所有的神识彻底放松,心中只想着要用自己那招“独劈华山”将迎面冲来的这个魁梧军士连人带马劈作两片。
果然,伴随着他这一念想生出,手中的偃月刀似乎忽然变轻,也不知是手臂上生出的力气还是偃月刀在自行动作,不知不觉中,先竞月已将偃月刀举过头顶,摆出了那招“独劈华山”架势。待到那魁梧军士冲到身前,偃月刀便照头劈落,没有刀光,没有刀风,也没有刀声,杀气迸发之下,那魁梧军士连同胯下的奔马便在狂奔之中一分为二,人和马的四片尸身自先竞月左右冲过,喷洒了他一身鲜血。
想不到自己濒死之际,居然还能再次使出这一招“独劈华山”,先竞月脸上全是鲜血,心中反而生出一丝莫名的兴奋,手中的偃月刀更是不停颤抖,似乎也在自行欢喜。然而他毕竟已经身受重伤,这一动弹,体内的气血更乱,鲜血已不停地从口鼻中涌出,但他反正已经抱定必死之心,倒也毫不在意。
对面的色目人军士里此时已有人认出先竞月这柄偃月刀的来历,顿时大声叫喊起来,便有军士用生涩的汉话说道:“毕无宗!穹格之刃!”脸上神色惶恐之极。城墙上的哥舒王子气得脸色铁青,原以先竞月已是弱不禁风,只需让城下军士将这个汉人的“十年后天下第一人”当场擒杀,必定大振士气,谁知却被先竞月连杀两人,反倒令前军的众将士军心动摇,可谓是得不偿失。
当下他便用突厥话大声喝道:“不错,这个汉人青年手中的半截长刀,便是昔日‘不死先锋’毕无宗的穹格之刃!毕无宗当年率军屠杀我们的族人,所到之处上至百岁老者、下至新生婴孩,但凡活人皆尽杀死、一个不留,令我们许许多多的村落一直荒弃至今,二十年来不见丝毫人迹。话说我们的族人当年被毕无宗屠杀,难道今日的我们还要继续被毕无宗的后人屠杀?”
话音落处,城下的军士已是群情激愤,呼声连天。且不论眼前这个汉人青年是否与当年的毕无宗有关,就算本事再大,试问以他孤身一人对抗数万大军,众军士只需一拥而上,就算是挤也将他挤死了,更别说是一同放箭,将其乱箭射杀。然而哥舒王子一上来便点明此人乃是“汉人第一高手”,此刻又听说他居然还是“不死先锋”毕无宗的后人,这些西域军士激愤之下,个个都是血气上涌,一时倒不屑使出卑鄙手段,说什么也要堂堂正正地将先竞月斩杀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