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机不可泄露

江湖略 吕国伟 1909 字 10个月前

碧衣女子一干人见斗不过大肚道人,早已心存踌躇,又听黑衣人一语道破来历,更是心惊,若是此事让师父知道,必被逐出师门,当下都生罢手之意。碧衣女子还欲分辩,却被同伴一把拉住,其中二人一抱拳,说了句:“请了。”一伙人匆忙下山而去。

吕逊望着他们背影,暗道:“这姑娘性子好烈,若非黑衣人出头解围,只怕还要纠缠不清。这黑衣人是何来历,三言两语便化解了一场纷争,可见他对武林门派甚是熟稔。”想到“黑衣人”,猛然一惊,急忙向石牌坊上望去,果不其然,只见石牌坊上空空如也,哪里还有黑衣人踪迹?

两个弟子扶着姓李的男子过来,回道:“启禀师叔,这位公子要拜见掌门真人。”

刚才黑衣人现身,吕逊趁那女子放手之机,早命人将男子围护起来。他此时只顾沉思,听见禀报,这才抬起头来细细打量男子:只见这青年大约二十来岁年纪,身上穿一件淡青绸衫,长方脸庞,眉清目朗,骨骼丰俊,举止之间隐约透着一股超然神态。

吕逊点点头,算是致意见礼,问道:“公子如何称呼,见掌门真人有什么事?”那青年执手一揖,道:“在下姓李,单字名衍,冒昧拜见张真人,乃是奉家师之命。叨扰之处,还请见谅。”

吕逊见他言语恭敬,谈吐不俗,不禁心生好感,微笑道:“原来是李公子,多有失敬。敢问公子,尊师是哪一位?”李衍道:“道长客气。琅琊山方外居士,便是家师。”

大肚道人在旁听了,哈哈笑道:“方外居士?恕贫道孤陋寡闻,江湖上从没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李衍微微一笑,道:“家师隐居多年,江湖湮没其名已久,道长没听说过,也属常情。”

吕逊心道:“方外居士,那自是超然世外之意,怎么会是真名。”刚要再问,猛然想起一事,如梦初醒道:“尊师……是……琅琊山陈方外?”李衍点头道:“正是。”

少林寺空拙大师、琅琊山陈方外、武当山张三丰,这一僧二道,当年可说是武林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至尊人物,江湖人称“方外三神仙”。因这三人行事高深莫测,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至今连三人是生是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当下吕逊听说是陈方外弟子,不敢怠慢,忙道:“公子请先客堂奉茶。现下掌门闭关,两日后才出关,待在下禀告过,再行回覆。”一边说,一边命大肚道人亲自引路。待命人牵过那头瘸驴时,不禁心里觉得有些怪异:这李衍全身穿戴倒也鲜明,如何却骑着一头瘸驴!

进入大上清宫,但见殿宇巍峨,气势雄伟,石甬道两旁,古樟参天,连荫蔽日,庄严之中隐隐透出一股神秘气息。李衍知道此地乃道教始祖张道陵修道之所,自来便是道家第一胜地。在大肚道人相陪下,穿过三清殿、玉皇殿、昊天殿,无意间一扭头,看见一座大殿,匾额上写着“伏魔殿”三字,心道:《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洪太尉揭开封条之前,便被镇封在此处,我只道是传说,原来真有此殿。

又过两处馆堂,折而向东,进入小小一座庭院,仍是重檐彤壁,雕梁画栋,只不过跟正殿相比,清幽了许多。大肚道人引入客堂,刚一落座,早有小道奉上茶。李衍环顾室内,但见瓶炉琴剑,古玩字画,一应俱全,轻烟袅袅,散发出阵阵幽香。

过不多时,房门一响,吕逊带领两名弟子进来,笑道:“在下已问明,掌门真人后日出关。李公子且在此小住两日,此间无事,尽可游览龙虎风光。”李衍忙起身道:“如此,叨扰了。”吕逊又吩咐道:“凌虚、凌霄,这几日李公子一应差用,你们务要尽心。”两名弟子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