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李渊的求助

“是一些来自大食的番邦之人,大食算学有许多可取之处,同时他们的航海技术也确确实实是在咱们之上的,便让他们留在扬州指导我青帮造船,算是顾问吧,同时顺便也教一教越王殿下的算学之术。”

李渊点点头道:“原来是异邦,想不到居然还有异邦教我们的时候。”

秦浩笑着解释道:“那大食地处沙漠赤贫之地,却处处接海,因此海贸自然比咱们发达一些,若说其他的东西,跟咱们相比之下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唐朝时的中国,堪称包容万象,敢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四夷文化,认同异族习俗,因此李渊对向外邦学习这种事虽然感到诧异,但并没有表现出难以接受的情绪,这让秦浩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要是放到明清时,一句天朝上国随手扒拉仨瓜俩枣的就给打发了。

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奇特之处了,当一个文明真正强盛的时候,接受外来的事物反而包容的很,对一切本国没有的东西都本能的会觉得感兴趣并容于自身,反倒是积贫积弱,被异族打的亲妈都认不出来狗血临头的时候,却总是一副自大狂妄,天老大我老二的样子,张嘴闭口就是番邦蛮夷,千年前和千年后似乎都是如此。

“青雀去扬州,有半年了吧。”

“差不多,秋收时去的,如今都快开春了。”

“唉,地方上的事让地方自己办了也就是了,他一个娃娃家家的留在那又能有什么用,依我看,索性就把他叫回来吧,这也是老二的意思。”

说着,李渊还斜着眼瞥了秦浩一眼,似是在观察他的反应。

秦浩心里咯噔一声,面上却不露声色,毕竟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想靠区区扬州把李泰栓住根本就不可能。

好在李承乾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有过长达一个月的监国,而且干的还想当的不错,解决了危机社稷的盐引问题,就算李泰带着开发扬州的大功也远没法相提并论。

其实男女之间的事儿挺有意思的,他因为喜欢裴行俭所以不希望这货成为自己妹夫,跟李孝恭当初不喜欢他的理由差不多,而一旦他和李欣的事定下来之后,李孝恭反而一下子成为了他在朝中的最大靠山,同样的,对裴行俭来说也是如此,他给裴行俭的建议,确确实实都是肺腑之言。

但这些说给裴行俭的话,未尝就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三年升一级,三十就穿紫袍了,三十以后干啥,四十混到司空然后等着退休么?所谓韬光养晦,君子藏器,厚积薄发之类的词语和道理他现在每天都要对自己说两遍。

可也不知道咋地,他这器怎么就这么藏不住呢,没自己穿越的时候这贞观盛世不也好好的么,怎么现在离了自己还不行了呢,这不,李渊那边又出幺蛾子了,就那么点账,居然还都算不明白了。

纯纸钞支付,发工资就成了一个单纯的计算问题,因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的磨磨唧唧,稍微有点差错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以至于那些原来民部出来的官吏即使加班加点也弄的焦头烂额。

都知道秦浩的算学天下无双,于是李渊竟然想出了个让秦浩给众人培训的烂主意,他多忙的人啊,哪有时间讲授基础数学这种东西,可李渊的面子他又不敢不给,于是,久违的,秦浩又干起了木匠活。

“这是啥?”李渊等人问道。

“这叫算盘,也叫珠算,高端的数学问题解决不了,但简单的加减还是没问题的,用这东西计数,学起来还是很快的,只要让局里的人每个都练一练,熟能生巧,用不了几天这种简单的加加减减就能熟练操作了。”

这东西是宋朝时发明的,唐人虽然也有算酬,但操作繁复且难学的很,普通小吏不话个年功夫休想熟练使用,而且错误率还高,秦浩也是为了自己省事,索性把这东西给弄了出来。

当然了,秦浩的算盘依然是用象牙做的,以珍珠串联起来,噼里啪啦一打,碎上一颗都要心疼好半天的那种,这可不是他自己用的,而是送给李渊堵住他的嘴的,美其名曰身为唐联储的领导,不会打算盘未免不能服众。

“这东西真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没文化的人也可以很快学会?”

于是秦浩随手扯过薛礼道:“这货,我弟弟,三天之前一点算学都不会,我教他打了两天算盘,可以来你这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