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咏言也知道自己独力杀死冷锋比较困难,所以才会埋怨明钦没有及时助力。
明钦没有上前合击有他的考虑,却很难向洛咏言解释。
“罢了,今晚先烧毁霹雳车再说。”
敢死队的行动已经完全暴露,冷锋、沙横行调动人马出谷阻击,保护霹雳车的安全。洛咏言心知趁乱烧毁禁军的粮食几乎没有可能。能烧毁霹雳车也算完成了预定目标。
山谷中枪声不断,火光绵延,禁军从谷中杀出来,人数占压倒优势,他们兵械精良,头上都戴有精铁打制的头盔,相比之下,敢死队都毫无遮护,倒跟送死没什么分别。
洛咏言眼见禁军越聚越多,展动身法冲入谷中,利用霹雳车的遮护奋起还击。
明钦见洛咏言并不招呼他,心知她火气未消,心中好生没趣。虽说按照他的判断,就算上前助力也杀不掉冷锋,反而会惊走他。但是洛咏言可不这么认为。她总觉得明钦有所保留。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一支兵马虽然号称敢死队,也没有哪个愿意白白送死。大家都想建功立业,高官显爵。
在明钦看来,金乌教和朝廷谁胜谁败,对他都没有太大影响。当然不会跟人拼命。
也许是因为他并非土生土长的龙域人,还没有多少归属感。
古人说落叶归根,中夏百姓的乡土观念很重,这就是一种归属感。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又说‘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春秋》是孔子的是非观念,所谓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观念已经成为学术的权舆,人道的标准。
《孝经》则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为始。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之终。可以说一个人终其一生就是完成自己的《孝经》。
古代君王以孝治天下,虽然有一些政治目的,但是孝德能影响人心如此深远,本身就是值得思索的事。
‘孝’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归属感,一个人可能没有兄弟姐妹,没有配偶朋友,但不会没有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是就是不慈,父母不慈则儿女难以长成,所以一般父母都会尽到养育的义务。
当然很多人不同意这句话,非要跟父母辨个是非对错,否则就斥为愚孝。尝记王维《西施咏》,‘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是非是一种理智行为,而孝则是一种道德情操,一个人不论是非,必是被感情左右。事实上人们对爱人不问是非的时候很多,独于父母要论个是非,这本身就是感情不够淳厚的缘故。
父母当然也会有不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之所以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必是感情深厚大过理智的缘故。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人活着总要有自己的归属、信仰,方不至于随风荡堕,成为精神的无主游魂。
宗教上的宣扬的净土、天国固属,以感情为维系,是、兄弟、朋友、君臣,又叫作五常,这五种关系是人最为重要的。
人生有何意义?和尚、道士要出家,同以人生为无意义。儒家则要尽人生的责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个人可能没有兄弟、朋友、配偶,父母总是会有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也是一种活着的意义。
当然人道大儒志量恢宏,往往把人道存废当作自己的责任,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谓是人道之极轨。
人皆有七情六欲,其实世人便是为了情和欲而活。太上忘情,便只有归于佛道之流,与世俗人伦不再发生关系。
明钦来到龙域的时候,带着过往的记忆。这些记忆根深蒂固,先入为主,他对于龙域始终有一种客气,当然难有什么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