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水源在边上看着两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儿嬉笑怒骂,感觉自己正在接受前辈们熏陶,一步步踏入学术的圈子。有时候融入学术圈不在于你懂得多少知识,也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在于你知道学术界多少丑事和趣闻,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能聊到一块儿去。
转眼到了七点钟,所有人都陆续到齐。
作为此次簪花会的主办方,常州府立第一中学主将成大器先恭敬地把季逊、乔治之请到嘉宾席,众人见状也按照桌签赶紧入席。等坐定后,成大器当仁不让地拿起话筒:“尊敬的季教授、乔教授,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省国学论难选拔赛,咱们的簪花会也到了第六届,此次有幸由我们常州府当东道主,感谢各位如约赴会以及对我常州府的厚爱!
“在会议开始之初,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两位尊敬的嘉宾。这位是金陵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著名文字学家季逊季教授,季教授在汉字隶变、字体演化、俗体字整理等方面都有着深邃的研究,代表作《隶变研究》、《汉字字体演化史稿》、《汉字俗体字》、《<龙龛手鉴>校注》等在学术界影响深远,先后被经世大学、北平大学等院校指定为文字学研究生参考用书。
“这一位是金陵大学国学院昭明学者特聘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乔知之先生,乔先生治学兴趣广泛,包括宋辽金元史、古代物质文化史、中西交通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领域,但最令人称道的还是他对契丹大小字和北方民族生活史的开拓性研究上,被海内外史学界公认为‘最了解十到十五世纪中国北方民族的学者’。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二位的到来!”
此时江水源才对这两个老头儿,不,两位著名学者,有了粗浅的认识。
成大器接着说道:“为了办好此次簪花会,我们特地请名工巧匠制作了一批紫砂壶,用料考究,造型雅致,是宜兴紫砂中的上上之作。可惜只有六个,也就是说,在场只有一半人能够得到。希望大家在等会儿的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奋勇争先,捧得这几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品紫砂壶。
“大家或许会好奇,这次由我们常州府主办的簪花会主题活动是什么呢?考虑到江北尤其是淮北各府州在平水韵及四声等方面天生有劣势,确保活动公平公正,咱们这次不再像以前那样赋诗、填词、度曲,而是改成人名对,比如我出上联是当代著名翻译家‘杨绛’,大家可以对‘李白’,可以对‘萧红’,也可以对‘柳青’。就这么简单!具体比赛规则等会儿细说,下面先请季院长给我们大家讲几句!”
季逊笑眯眯地接过话筒:“很高兴见到你们这些年青俊彦!大家都知道离咱们现在不远的地方就是江南贡院,一百年前,每隔三年或更短时间,都会有成千上万年青人像万佛朝宗、百川汇海一样,从各个府道州县奔赴此地参加乡试,开始他们或悲壮或荣耀、或凄惨或显赫的多彩人生。然而自从1905年清政府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后,这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中考和高考,内容也由原来的四书五经变成政史地、理化生。
“科举的黯淡离场,导致国学也走上穷途末路。每次我路过江南贡院旧址的时候,都会不由而然地想起李白的一句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今天看到你们举办簪花会,仿佛隐约感受到一百年前年青士子们在乡试前聚在一起品诗论文的盛况,你们都是一样的年青,都是一样的意气风发,都是一样的钟爱国学。我在这里祝愿你们簪花会能持之以恒地办下去,并越办越好,为数百年前的江左风华留下一线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