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们他妈都去死(下2)

真摘星拿月 鲁西华 3282 字 10个月前

“风湿痛、筋骨痛、关节痛、屈伸不利。痛,就喝鸿茅药酒!”

“肾虚腰酸、尿频起夜、头晕失眠、气虚血亏。虚,就喝鸿茅药酒!”

“手脚冰凉、胃胀胃痛、消化不良、脾虚胃寒。寒,就喝鸿茅药酒!”

“鸿茅药酒,传承二百七十余年,精选六十七味中药,调五脏、补气血、通经络、强筋骨、祛风寒、止疼痛,按疗程服用,治病又强身。”

“疼痛虚寒,中老年慢性病,就喝鸿茅药酒。鸿茅药酒,祝您每天两口,把病喝走!”

杨顺呆呆的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电视里播放着什么内容他并不太关心,他只是望着电视机前女儿的照片,默默的流下眼泪。

过了一会儿,杨顺回过神来,拿出遥控器随意的换了一个台,这是一个本地台,几名主持人围着一名高中生模样的女生,似乎在采访着什么。

“大家好,我叫钱小格,是格子的格哦。”

“钱小格长得可真是漂亮,又在东珠花旗学校上学,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

“他们喜欢我不但是因为我漂亮,而且是因为我家有钱,很有钱。”女孩在镜头前面带骄傲地说道,镜头一转,就是女孩发出自己生日请帖的情形,每张请帖里都有一张纯金的薄片,上面印着邀请的话语。

“大家看到了吗?这一张纯金的薄片就价值两千帝元,两千帝元!”主持人在一旁高声叫道。

那些收到请帖的同学们也同样手舞足蹈,“钱小格,我爱你!”

“钱小格,我爱你!”无数的声音汇聚起来,现场一片热闹。

“我家住在东珠紫园,我只穿名牌服饰,为了一件晚宴礼服我可以和父亲说一声,马上飞到巴黎去买,我只爱高级成衣。”电视里开始播放这个名叫钱小格的高中女孩的解说,显然是节目组收集的此人的各类资料。

“你看,我们像不像一对姐妹。”一名身穿红衣的女子一把抱住紫衣的钱小格,将头靠在钱小格肩膀上,同时拿出一部手机对着两人在自拍,看背景似乎发生在一场宴会上。

坐进车里,将车窗打开,驱散了车里闷热的空气,然后再打开空调,杨顺坐在驾驶座上发了一会愣,转头看向副驾驶座上的纸袋和盒子。

没有哭泣、没有嘶吼,或许是看多了那些矫揉造作的电影和电视剧情节,四十岁的杨顺此刻仿佛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自己已经失业了。

杨顺拿过纸袋,绕开上面的缠线,将里面红彤彤的一捆捆纸币倒了出来。

“六十万,一年的薪水,总公司待我还算不错”杨顺自嘲了一下。

赔了自己一年的工资,让自己当场走人,这很像大老板风风火火的性格作风。虽然说大老板一年才来分公司巡视两次,每次不超过一个星期,但是杨顺作为分公司部门负责人还是有幸遭到了大老板的面谈,和晚宴。

杨顺记得大老板要来的前几天,公司上上下下的紧张,犄角旮旯的卫生打扫、上班的着装强调、就连咖啡和茶杯的摆放位置都会重新再度申诉,谁也不敢在段时间内出错。

在车里坐了一会儿,把钱又重新装回纸袋,重新绕上细绳,杨顺吐出了胸中的闷气,还算不错了,就这样吧,准备找下一份工作。实际上,杨顺知道,到了他这个年纪,很少有公司会聘请了,因为在这个位置上待着的都是有经验有人脉的老员工,轻易不会辞职,除非自已愿意接受万元以下新人工资,从岗位上重新做起。但是,既然公司愿意招新人,为什么要招他这个老家伙呢?那些刚毕业,全身还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大学生,被人指使的团团转而无怨无悔的职场新人才是人事部的最爱吧。

六十万,再加上自己的存款一百来万,接近小两百万,再把自己的车卖了,不如去一个偏僻的地方,买上一个小房子杨顺突然之间,感到有些累了,常年紧绷的神经突然间就这么松了下来,一股疲惫感油然而生。

不管那么多,先去定点医院找大夫拿自己的脑部ct片子吧,别人昨天下午就打电话了,算是自己对这座魔窟的告别。

大城市的医院历来是相当豪华的地方,当杨顺跨越半个城市,坐到大夫面前的时候,人都是恍恍惚惚的。

“这么大的肿瘤是非常危险的”长着一把花白胡子却是有些秃顶的大夫,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展示给椅子上的杨顺看,一边解说,一边还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它生长的位置很特别,根本无法轻易触碰。”

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是几幅脑部ct的照片,上面很清晰的显示着,头颅右脑中部有明显的阴影部分,“但是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以现在国内的技术来看,就算是勉强进行手术,能够将脑瘤摘除的几率也很小,同时手术的风险也非常大。”

大夫一边说着,他放在桌上的手机开始嗡嗡作响,像一柄大锤一样,一下又一下的敲打着杨顺的脑子。

“就是因为危险系数很大,所以我们希望你能慎重考虑一下,最好先和家人沟通一下”桌上的手机震个不停,大夫没有办法,只好接了起来,“对不起,我接个电话,你先自己看看脑部ct片子。”

杨顺有些明白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了,自己的检查报告,作为公司的定点医院,肯定是给公司发了一份过去。公司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如果自己是在岗,那么住院之后,公司依旧会要负担自己的基本工资,并承担一部分手术和住院的费用,其花销远远大于付给自己的遣散费,还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踢走。

陈颖的事情虽然是个诱因,但是逼着大老板下决定的最终还是这份脑瘤报告,资本的无情在这一刻透露的清晰无疑,杨顺作为一名即将坐而等死的人,被公司无情的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