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拦船

听闻此言,周青大喜过望,一个头重重叩在地上,沉声道:“谢大人成全!”

贾琮点点头,看着他道:“希望你永远记得自己的底线,旁人以为你背主,我不认为。若是有朝一日我堕落成田文龙之流,不怕被你所杀。”

周青闻言,面色霍然动容,抬头看向贾琮,颤着唇角,眼眸泛红,嘶声道:“周青,誓为大人效死!!”

士为知己者死。

贾琮俯身拍了拍周青的肩头,直起身后,对展鹏道:“告诉沈浪,尽快收尾。修整两个时辰后启程,前往扬州。”

“喏!”

……

崇康十三年,九月二十七。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

一艘三层楼船在江面上漂浮着,将在此处转入长江。

桅杆上,挂着偌大一面旗帜,上书“锦衣指挥使”五个大字。

船尾又有一面旗杆,上挂稍小些的旗帜,书“荣国府”三个大字。

前者代表朝廷乃至天子体面,后者代表荣国府贾家的尊严。

有这两面大旗在,楼船自北而来,沿路无数关卡,一路畅通无阻。

楼船船舱为船工们所居,一楼为贾琮一百名亲兵所居之处。

二楼则住着随行的诸多嬷嬷、厨娘和粗使丫鬟,以及养伤中的薛蟠。

三楼上,住的是楼船主人贾琮、薛家姑娘薛宝钗、及贾琮身边的一众婢女。

平日里无事,一楼之人绝不允许踏上二楼,二楼未得允许,同样不得上三楼。

旁人倒还罢了,闺阁中的女孩子,被小小一方天地圈了十多年,别说在船上看两个月的风景,就是再长些也能坐得住。

可已经将伤养的七七八八的薛蟠却差点闷出病来,整日里被拘束在二楼,和一群臭婆子、粗丫头为伍,楼下又是一群石头一样的丘八,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薛蟠想死的心都有。

楼船在水上已经行驶了两个月了,连日阴雨天难得今日放晴,楼船又要靠岸码头,修整一下,还要补充些净水和新鲜的瓜果蔬菜及肉食。

这个机会薛蟠说什么都不愿错过,便非让婆子请了妹妹宝钗下来,闹着放他上岸去逛一天。

这艘楼船不止上船不易,就是想下船,也不是随便能行的。

没有宝钗和平儿两人一头,别说薛蟠,就是船上的亲兵都不准下船。

站在二楼地板上,看着哭丧着脸闹喊着要下船的薛蟠,宝钗沉着脸,一言不发。

她不是她母亲薛姨妈,绝不会在这等要紧事,漏出半点破绽。

虽然她也是上船后才得知了许多事,但她能想到“机事不密祸先行”的道理。

眼见薛蟠愈发闹的不像,宝钗正要训斥时,忽然听到下面楼梯口处传来沉沉的脚步声,脚步声止时,来人却未露头,只在楼梯上传话:

“请嬷嬷上去传话,江南甄家大爷甄頫并镇江府府学廪生,求见大人。”

此言一出,别说宝钗等人色变,连薛蟠都不闹了,睁着铜铃大眼,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虽浑赖粗傻,但还没蠢透。

贾琮摆了那么大一个阵势,瞒天过海,若是让人拆破了,用屁股想也知道不是好事……

素来持稳冷静的宝钗,此刻也不禁慌了神。

换个人哪怕是镇江府知府,都可以轻便打发过去。

之前二月里楼船靠岸补给时,也不是没人前来请安问好,但只要说一声不便相见即可。

可如今是江南甄家……

那是贾家的世交老亲,按理说就是来个嬷嬷都要贾琮亲自接见,更何况还是甄家大爷亲自求见,哪里是能随意打发掉的?

过了好一阵后,到了不得不下决定时,宝钗方咬着不抹而红的朱唇,有些艰难的一字一句道:“取些都中土产来,另备上等文房四宝四件,请朱嬷嬷和刘嬷嬷带人送给甄家大爷和府学廪生,就说……就说三爷这几日过了病气,见不得外客,请甄家大爷海涵。等到了金陵,三爷必去府上拜会请罪,请甄大爷万万见谅。”

看着朱嬷嬷和刘嬷嬷两个老成的嬷嬷带了四个丫头下去后,宝钗长长的呼出口气,目光却丝毫不见轻松,万一甄家大爷不善罢甘休,要亲自登船探望呢?

宝钗心中不宁,只能祈祷最好能将此事混过,不然……

日后,她该怎么见他?

……

ps:应该还有一更……

“轰隆隆!”

“劈啪!”

白昼如夜,闷雷滚滚,闪电嘶鸣。

漫天雨幕中,素来繁华的临安府清河坊大街上空无一人。

坊间一条深巷内,座落着一套三进宅院。

这里,便是之江省锦衣千户所之所在。

本该紧紧闭合的大门,却在风雨中一张一合着。

尽管暴雨清洗着整个人世间,可是若有人靠近这座宅子,却能隐隐嗅到一股血腥气。

……

“啊!!”

“混帐!”

“我不服!不服!!”

“周青,老子待你不薄啊!你敢杀我?!”

仪门内庭,暴雨与鲜血掺杂在一起,之江省锦衣千户田文龙满面悲愤不平。

他看着突然惊变后的遍地残骸和断肢浸泡在血水中,再看看面前这个由他一手提拔起的百户,恨欲狂,厉声嘶吼道。

素来讲究仪表派头的田文龙,此刻被一个身着百户服二十七八上下的男子带着十数个锦衣校尉包围着。

以有心算无心,再加上这等天气,出其不意下,整个千户所就被轻易屠遍。

谁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不过,田文龙目光最后的落脚处却不是眼前包围着他的叛徒,而是仪门门楼下,一方小小桌几旁坐着的年轻人,或者说,是少年……

暴雨一直未停,无论敌我都已经淋成了落汤鸡。

可仪门楼下那个少年书生,身上却干干爽爽。

他就着桌几上的几碟临安小菜,认认真真的吃着饭……

换个环境,这应当只是世间最不起眼的一幕情景。

可眼下庭院内残尸遍布,血流成河。

一条条人命比猪狗还贱般被收割……

而这个书生竟然还吃的不慌不忙,平静淡然。

这就让田文龙心底生出彻骨的寒意!

他恐惧,他怕死,他大口喘息……

他还想活下去。

田文龙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少年书生是何人,尽管心里已经被绝望占据了大半,但他还是想最后挣扎一番:

“大人!卑职冤枉,卑职不服啊!”

门楼下静静用餐之人,便是贾琮。

自八月从粤州北返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中,贾琮经历了许多,也自觉成长了许多,明白了许多。

自南而北清理锦衣千户所,比预想中轻松的多。

只“出其不意”四字,就威力无穷。

没有人能想到他会神兵天降,从神京长安直降大乾最南,再由南而北清理。

更没人能想到,他会以这种不讲规矩的手段来清理门户。

在他们原本的盘算中,贾琮当只会以大义逼迫,了不起会用些计谋策略,仅此而已。

因为没人敢动乱江南,江南担负着大乾大半税赋,江南不稳,则天下必乱!

他们以为,投鼠忌器下,贾琮绝不敢轻举妄动,况且他也没轻举妄动的实力。

朝廷尚且不能将他们如何,更何况区区一个光杆儿指挥使?

再加上有内应,里应外合下,几乎不费什么代价,贾琮就平定了一个又一个的千户所。

甚至,过了桂西后,贾琮还大胆的分出一支兵马,由南镇抚司镇抚使姚元率领,带着一半兵马往湘南鄂北二省而去。

一半兵马,其实也就是十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