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康帝连眼皮都没动一下,眼神木然的看着殿下群臣像,目光的重点,其实落在一直沉默不言的勋贵行列。
六大贞元朝册封的国公,如六座山峰一样站在那。
大乾百万大军之权,皆在其手。
虽然,分成开国公与宣国公两脉,彼此对立。
其中也有人宣誓效忠于他,但是……
在崇康帝心中,最忌惮者,还是他们。
只是不知,皇子暴毙案中,有无他们的手尾……
如今,他哪个都信不过!
然而就在此时,崇康帝忽然听闻宁则臣声如洪钟道:“陛下,大乾祖制,内阁执政,军机掌军,二者分制,共辅天子!太祖之制,自然是万世良法。然而在此危难之际,臣以为,当做权变!”
听闻此言,崇康帝眼中瞳孔一瞬间收缩如针。
宁则臣,莫非要图穷匕见了?
他想沾染军权?
若是连军机阁都纳入内阁管辖之下,那这天下,到底何人为帝?
他声音森然道:“不知宁爱卿,又有何良法?”
宁则臣似未听出崇康帝言语中的忌惮和丝丝杀气,他正色道:“值此邪祟冲击帝星之时,陛下当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不必再经内阁与军机阁转呈。唯有独掌乾坤之权,方能寻出此等骇人邪祟,光明天下!此案,不拘涉及哪一个,宫中后妃、宗室诸王、武勋亲贵、亦或是内阁阁臣,文武百官,皆需一查到底!皇子悉数暴毙,千古以降,再未闻此骇人之事。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若连此等灭绝天良无君无父之事都不能查出,臣等粉身碎骨也无颜见天下人。”
此言一出,含元殿内满朝寂静。
无数人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宁则臣,这还是那个风骨刚正,敢于直言谏上的新党魁首么?
这到底是佞臣还是幸臣?
军政大权皆操于上手,那岂不是天子想杀谁就杀谁,想罢免哪个就罢免哪个?
不过,这权,又岂是这般好交的?
政权好交,军权呢?
开国公李道林与宣国公赵崇二人对视一眼后,又一起瞥了眼宁则臣。
幼稚。
只是,他们也不会在这个关口反对什么,依旧静静的站在那。
就听龙庭最上方传来一道漠然之声:
“可。”
崇康帝眼神幽深的看了宁则臣一眼后,终于吐出那两个字:
“平身!”
……
崇康十四年,正旦。
大明宫,含元殿。
原本该是普天同庆的日子,然而今日的开年大朝会,自初始起,便犹如冰窟般寒冷彻骨。
宗室王公、文武百官,无一人面露微笑。
个个面色肃穆沉痛。
等大乾崇康皇帝沿着丹陛一步步登上皇位时,整座含元殿内的气氛更是如凝固了般。
因为百官发现,原本只是两鬓斑白的崇康帝,此刻在平天冠下,头发如霜如银。
一夜白头!!
等崇康帝在龙椅上坐下后,戴权尖声宣道:“陛下上朝!”
满朝文武、宗室,在元辅宁则臣的带领下,行大礼参拜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而接下来,却未等到天子口中回应“平身”的叫起声。
沉默了好久,每个人都感到一阵阵寒意渗入五脏六腑,而后方听到上面传来崇康帝黯哑肃煞的声音:“朕这个皇帝,当的窝囊啊。殚精竭虑十三载,不兴土木,不修宫室,不纳美人,食不沾荤,不耽嬉戏。原本以为,纵然当不起贤明之帝,亦不该为桀纣之君。呵,不曾料到,竟有人如此愤恨于朕。三个皇子,两天之内,悉数不得好死,暴毙而终。朕,绝了子嗣,呵,呵呵。看来,朕是失德之君啊。”
“陛下!!”
满朝死寂中,为首之宁则臣猛然抬头,大声道:“若陛下为失德之君,那古往今来,青史之上何帝敢称明君?若陛下为失德之君,则天下亿兆黎庶,民心不服!!新法大行于世,不知多少百姓因此而生,不知多少孤老老有所养。自三皇五帝至今,煌煌千百载,可还有一帝王,如此为民思虑者?若陛下为失德之君,臣等死而不应也!”
满朝文武皆附和道:“陛下若为失德之君,臣等死而应也!”
“呵呵。”
“呵呵呵。”
又是一阵干冷的冷笑,崇康帝布满血丝的眼眸有些木然的看着宁则臣,道:“朕的元辅说的好啊,可那就奇怪,朕若无失德之处,缘何朕的三个皇子,竟会这般暴毙而亡?你们,都是饱读史书之大才。朕想问问你们,历朝历代,可有哪个皇帝,受过此等奇耻大辱?!朕连自己的皇儿都保不住……你们如此看不惯朕,何不联合起来,废了朕,再立一个你们看得过眼的皇帝?何苦要害朕的皇儿?”
“陛下!!”
宁则臣泣血哀呼,道:“陛下!此皆臣之过也!臣明知,推行新法必然会得罪既得利益者,断人财路,更胜杀人父母。新法断了他们寄居在朝廷和百姓身上吸血的道路,他们焉能不恨?尤其是臣近来推行宗室、勋贵、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法,更是被无数人仇恨!他们痛了,他们怕了,他们狗急跳墙,行下此等骇人听闻之千古毒行!
臣,恳请陛下彻查此案!此案涉及国本,幕后之人敢行此无君无父丧心病狂之恶事,若不查清除去,则国无宁日。
若君父不稳,则社稷不安,新法难行,国将亡也!”
此言一出,宗室诸王无不面色骇然,他们万没有想到,宁则臣如此歹毒,开口就将刀子往他们腰眼里捅!
虽说宁则臣口中还提到了勋贵和士绅,但有机会触及宫中和宗人府内者,谁还能比宗室王公更便利?
义忠亲王更是气急败坏,因为宗室为他所管,宗人府更是他的衙门,出了这样骇然听闻的泼天大案,对他而言本就是天降横灾,哪里还经得起被宁则臣如此捅刀?
义忠亲王跪在殿内金砖上,大声道:“陛下,下毒谋害两位皇子者业已查清,正是两位皇子的二位伴读所为。只因他们的家人,因为新法之故,被抄家流放,家破人亡,因而怀恨在心所为。此事,臣曾亲自告之过宁大人,可宁大人却说,此事焉能阻挡新法大业?还阻止臣以此事打扰陛下,终酿成此等惨案!”
“轰!”
听闻此言,满朝哗然!
崇康帝的面色愈发阴沉,可心中却隐隐松了口气。
他宁愿看到狗咬狗的场面,也不愿看到殿下之人齐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