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瑜比霍柔风大两岁,和黄显俊都在树人书院读书。黄家本是书香门第,可惜后来家道中落,早年黄家的一位姑太太在宫里做宫女,不知怎么的,入了当时还是皇子的福王法眼,福王是先帝的弟弟,为人老实木讷,因此,反到很受太皇太后的怜爱,他开口讨要一个宫女,太皇太后便准了,后来黄家的这位姑太太给福王生了一子二女,由太皇太后亲自做主,封她做了福王侧妃。黄家也日渐兴旺起来,后来做起了清溪花椒生意,家业越做越大,黄侧妃的儿子封了镇国将军,私底下入股外家的生意,清溪花椒原就是贡品,一来二去,黄家便成了皇商。
黄显俊和芦瑜不同,他虽然也还在书院读书,但是平时常和宗室子弟混在一起,他有个外号叫“黄大头”,就是说他是冤大头,宗室子弟们出去玩儿,他就是那个买单的冤大头。
另一个叫李烨的,出自扬州李家。李家是大盐商,今年李家在杭州置办了园子,霍柔风还曾到李家园子赴宴,就是在那里巧遇谢思成。谢思成和李家长房的李振认识,李振是李烨隔着房头的大哥,李烨是李家三房的,他家和霍家一样,都是今年才来京城。这几年盐商的日子不好过,李家有心想做些别的生意,在南北直隶置办了多家铺子,李家三房则也从扬州搬来了京城。
李烨十六岁了,是这几人中年龄最大的,今天去香山的事,就是他提议的。
四个人里,霍柔风年纪最小,霍家又是初来乍到,但是她却是唯一一个见过太后,又得过皇帝封赏的,因此,其他三个人反而都和她很亲近。
一大早,黄家的马车就停在了双井胡同,黄显俊跳下马车,大咧咧地对霍家门口的小厮道:“快去看看你家九爷起来了吗?就说我找到一家新开的羊汤馆子,那里的羊肠子可好吃了。”
霍九爱吃牛羊肉,尤其是爱喝羊汤,黄显俊最大的爱好就是请人吃饭,那天听霍九说来到京城还没有喝到地道的羊汤,他便让人围着京城四处找,终于让他找到这家沧州人开的羊汤馆子了。
他这话果然管用,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霍九就牵着金豆儿跑出来了。
“黄显俊,你说的那家羊汤馆子在哪儿,是不是西北人开的?”她劈头盖脸地问道。
“不是西北人开的,但是味道也不错,尤其是那羊肠子,啧,我还是头回见到,你去尝尝,保证你吃了一次还想吃下一次。”
黄显俊边说边往马车前跑,又对霍柔风道:“你就和我坐一辆车吧,李烨去接芦瑜了,喝完羊汤,咱们到香山脚下的香山小馆门口碰头。”
“李烨去接芦瑜?他认路吗?”霍柔风好奇地问道,李烨虽然比他们年长,可是这人有个毛病,就是不认识路,同样一条路,别人走一遍就记住了,李烨却是走上四五回,还是不认识。
“他不认识,他家的车把式认识啊,芦瑜没有马车,李烨若是不去接他,他就只能坐轿子了。”两人上了马车,黄显俊拿了两块肉脯,一块给了金豆儿,一块塞进自己嘴里。
“芦瑜没有马车?真的假的?”霍柔风问道,她是通过黄显俊认识芦瑜的,并不太熟
黄显俊笑道:“真的,是真的。你是不知道啊,芦瑜的祖父一心想让自家的子弟都变成读书人,不对,是要让他们比读书人还像读书人,平时不让他们穿绸缎的衣裳,出门只能坐轿子,轿子还是最寒酸的那种,芦瑜口袋里的银子,可能还不如你的小厮多呢。更别说马车了,他们芦府只有两驾马车,一驾是芦老太爷自己用的,一驾是女眷们出门上香时用的。”
霍柔风听得瞪大了眼睛,芦家啊,金泰祥的芦家啊,只有两驾马车?
“难怪上次来我家,芦瑜一个人吃了两只熊掌呢。”霍柔风说道。
“两只熊掌那算多吗?上次我在宝丰楼请客叫了几个花娘,我们都看花娘跳舞没顾上吃饭,过了一会儿,再看桌子,你猜怎么着,芦瑜一个人吃了半桌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