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四章 一路跟随

归朝 姚颖怡 2240 字 9个月前

只是一个背影,但是她已经认出来了。

这是一个在京城里消失许久的人。

苏浅。

当年庆王的伴读,京城里的名公子之一。

庆王府查抄的时候,除去死了的庆王妃,只有一个人下落不明,那便是苏浅。

苏浅无官无职,甚至连幕僚也不是,因此,锦衣卫并没有追查他,但是从此以后,苏浅也没有在京城出现,没有人见过他,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白水仙没有停留,坐轿离开那座小道观,从那以后,她便对宗室营一带严防死守。

苏浅会出现在宗室营,那么十有八、九会和庆王有关系。

于是有一天夜里,她的人便发现撷文堂里有人出来,那些人在京城的一座宅子里停留了一日,次日便有棺材铺登门,送来一具棺材。

白水仙心里一动,便猜到这可能是要送什么人出城,她悄悄把自己的事情安排了,谎称要回老家探亲,和四方茶楼告假,而那家在两天后果然传出哭声,然后几个人披麻带孝,捧着灵位,护送棺木出城安葬。

白水仙便跟他们,从京城一路跟到扬州,这些人非常小心,直到到了扬州,白水仙才得以见到他们护送出京的那个人。

几年前白水仙曾经在霍家见过霍思谨,可是那时霍思谨只有十二岁,隔了多年,又只是匆匆一面,白水仙不敢肯定这人是不是已经死了的庆王妃,便画了小像,送到了展忱这里。

小像送出之后,白水仙依然留在扬州。

说来也怪,太平会千辛万苦才一路护送来的人,到了扬州却没有住进太平会在扬堂的分舵,反而把人安置在闹市里的一户小宅子里。

那户小宅子,前面是鱼市街,后面是米市街,左邻右舍都是市井小民,每日里吵吵闹闹。

闻言,展忱一怔,他久在福建,直到展愉去了陕西,他才接手查子。而这个时候,谢思成早已远在鞑剌,对于谢思成此人,展忱在福建时听说过,也只是知道他是太平会的大当家。至于谢思成与霍思谨的关系,他并不知晓。

霍轻舟难得地叹了口气,他把霍柔风在信里告诉他的那些事情一字不落全都对展忱讲了,他道:“这只是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因此一直以来,也只有我们兄妹和展怀知道,但是十之八、九是不会错的。霍思谨是谢婵与我养父的女儿,谢思成则应是太平会幕后主人的儿子,而这个幕后主人便是早已死去多年的顺王,谢思成与庆王是兄弟。”

庆王并非老皇帝血脉,而是顺王之子,这件事展忱已经知道,但是却没有想到谢思成居然是庆王的弟弟。

当然,这都是猜测,谁也不能断定真假,但是展忱和霍轻舟一样,都觉得十有八、九便是这样。

展忱笑道:“庆王是在安徽断了踪迹的,那时我便猜测他是被太平会藏起来了。现在太平会又把霍思谨悄悄送到扬州,莫非是想让他们夫妻团圆吗?庆王会在扬州吗?”

对于庆王的下落,虽然展忱口口声声要一追到底,但实际上他并不在乎,庆王只是展家军进驻江苏的借口而已,现在他虽然退到浙江,但是依然在江苏留了一万人马。

但是如果能抓到庆王,展忱还是会很高兴。

霍轻舟不安好心地反问:“若是你的女人背着你又和别人生了一个女儿,你会对这个女儿如何?”

虽然早就知道霍轻舟嘴巴臭,可是展忱还是低估了霍轻舟嘴臭的程度。

听说霍轻舟还是泰山书院的弟子,看来泰山书院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否则怎么把好端端的谢家后代教导成这样?

对,这是泰山书院教的,不是谢家遗传。

“谢兄的言外之意,是说谢思成和顺王或许会因为霍思谨而生出罅隙?”展忱问道。

霍轻舟点点头,道:“先不管庆王在不在扬州,你赶快派人去把霍思谨抓住,据小风所说,谢思成非常疼爱这个妹妹。”

这个消息让展忱非常兴奋,一向沉稳的他也坐不住了,对,他也不想再面对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霍轻舟了。

回到卫所,展忱立刻便派人去了扬州。

从京城跟到扬州的是个女查子,展忱没有见过,且女查子们擅长的是刺探情报,武功反而平凡普通,只凭一个女查子,要想从太平会手里带走霍思谨,必然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