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0章 腾龙换鸟的新说法

一路青云 夏言冰 3214 字 9个月前

国内有一段时间非常推崇谈马锡的模式,不过终究还是没有采用这种模式,只是借鉴吸收了一部分精华。

某种程度上来说,华国的国有企业和新城国的国联企业有一定类似的地方,但是华国的体量又不是新城国能够比的,新城国充其量只相当于华国的一线城市之一,十几年后,华国的几大一线城市,随便拿一个出来,在经济总量上都能吊打新城国。

华国的经济体量,注定不能采用谈马锡的模式。不过谈马锡这种以投资的模式对国联企业进行管理的方式,倒是值得借鉴。

谈马锡在管理旗下国联企业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资产的增值和运营,并逐渐成为了国际上的投资巨头。未来谈马锡海外投资规模达到自身总资产的一半,而海外投资的一半又在华国。

在包飞扬的记忆中,谈马锡要到几年后才进入华国的资本市场,倒是没有想到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对资本的需求都是饥渴的,对谈马锡这样的投资也很欢迎。殊不知资本是逐利的,要拿到这些投资,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尤其是在我们比较弱势的时候。

“听说谈马锡有意参与天江千万吨钢铁基地的投资,不过据我所知,谈马锡此前对华国的投资并不多。而在谈马锡在海外的投资中,又主要集中在银行、化工、航运方面,不知道谈马锡这一次怎么会看上这个钢铁项目?”包飞扬问道。

李显国四十岁左右,新城国人,此前曾经在台湖、新港工作过,拥有著名投行的工作经验,大约半年前来到浦江市,偶尔会出现在一些重要场合上。

听到包飞扬的问题,李显国笑了笑说道:“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当中的表现,向世界证明了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我们也非常看好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李显国说道:“谈马锡具有政府的背景,而华新两国一直都拥有良好的关系,我们也很愿意参与到华国的经济建设当中。当然,谈马锡是以私营企业的模式运转的,我们看重的是投资回报,也希望两国之间的友谊长存,企业之间互利互惠!”

虽然张宝山觉得包飞扬就是在胡扯,但偏偏又觉得包飞扬的话有一定的道理。钢铁项目要求大片的土地,虽然这时候的地价还没有起飞,但是春山区的地价还是要比汇浔区高出很多,按照包飞扬的说法,真的要将土地成本算进去的话,张宝山口中所谓的利用春山钢铁现有基础建设炼钢项目的成本优势顿时荡然无存。

张宝山摇了摇头:“包区长,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倒是也想春山区能够像春东新区一样,引进更多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部,引进先进的电子、医药、先进制造业项目。奈何这些项目是有限的,能够落到春山区的就更少了,为了春山区的发展,我们当然要抓住每一个机会……”

包飞扬也很无奈,他也不能指责张宝山目光短浅,因为在经济通缩的一九九九年,谁也不会想到华夏将很快步入又一个高速发展的十年。现在大家都在担心华夏的经济会像曾经的日本一样,高速增涨的奇迹结束以后,几十年都缓不过气来。

只有包飞扬知道,以华夏国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这个国家和人民没有理由一直落后于世界,他们迟早将会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除非他们自己发生内乱,否则这个趋势没有人能够阻挡。

虽然包飞扬无法让张宝山一下子转变观念,更改争夺千万吨钢铁基地的决定,但包飞扬提出的“土地成本”和“腾笼换鸟”的观念,却在与会人员的脑海当中扎下了根,尤其是常务副市长周坤林,会后还专门找包飞扬一趟,让他更深入、全面地谈一谈腾笼换鸟的发展理念。

实际上,腾笼换鸟在浦江的发展中一直存在,随着浦江市的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先建在城区边缘的工厂,早就成为了市中心,这其中包括一些机械厂,也包括化工厂,很多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的工业企业,如今已经开始在主城区之外建设厂区,几个开发区的建设,也将招商的目标瞄准了这些企业,市里也鼓励这些企业搬到开发区,毕竟主城区受到的限制太多,环境、交通的压力都很大。

就连一些改革开放后新建的工厂,如今也被快速发展的城市包围、覆盖,也面临着继续外迁的需要。

不过,这种外迁往往缘于环境、交通的压力,至少是现在,还没有人明确提出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这个概念。

周坤林倒是觉得包飞扬提出来的这种说法非常好,浦江市主城区范围内,确实需要一次彻底的腾笼换鸟,通过腾笼换鸟,释放主城区的发展空间。

不过,腾笼换鸟并不容易,首先是想要腾笼,原来笼子里的鸟并不一定愿意,因为搬迁、建设新厂都是要花钱的,除了花钱,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对人员、业务都会有影响。而地方政府也不一定愿意推动“腾笼”的工作,所谓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要地方政府放弃成熟的产业和企业,就会牺牲地方经济发展的数据,影响政绩,还会造成失业等社会问题。总之相比维持原来的状况,腾笼的风险很大,麻烦还很多。

然后就是换鸟也不是你想换就能换,这年头项目和投资总是紧缺的,大家都在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将笼子腾出来,就一定会有更好的鸟进来。要是将笼子里的鸟赶走了,笼子腾了出来,却没有新的鸟进来,那就亏大了。所以地方上并不愿意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