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现在想要创造出量子计算机,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没有硬件的支持,硬件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过郑毅也不着急,任何事情都是要一步一步去做,眼下自己可以先着手研发出,那能在现有电子设备就能运行的智能语音助手,先用它赚取第一桶金。
只要自己有了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就可以尝试去开发现有电子设备技术就能满足的人工智能程序,然后制造出第一批家用智能机器人,然后再慢慢的对技术和产品革新升级,相信用不了多久,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定会走进人们的生活。
当然,郑毅也担心《机械公敌》里的剧情会在现实里上演,所以他并不打算生产出太过先进的人工智能,也不会完全把生产的权限和整个公司的管理权限都交给同一个人工智能去管理,至少他不想再创造一个viki。
不过就算事态真的发展到了电影中那个地步,郑毅也不怕,自己有着超能力,还有这大黄蜂,不会如朗宁博士那样,只能用自杀来向外界发出信号,自己绝对有办法亲手解决掉他。
“接下来就先和桑尼一起复制手机的语音助手,做个智能语音助手app!”郑毅心里盘算着。
按理说一个开发者构建一个高质量的app,包括前端的设计、用户界面的布置、后端的整合及身份管理、身份验证、缓存等等,由功能完整到上架应用市场,大致需要10周到30周的时间,取决于开发团队的技术水准和大小。
这是一个团队要用的时间,如果只是个人力量想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app,花个一两年都很正常。
更何况郑毅要做的还是智能语音助手类的智能app,这就更为难了,要知道这已经初步涉及到了人工智能,其中包含的技术难题何止一点点,单单一个语音采样后的语音处理,就难倒了不知多少大公司。
如何解决复杂环境下的采样,如何搞定人声的精准识别,这是个人语音助手的难题,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搞定不了这个,后面的各项功能也无从谈起,连人的声音都不能准确识别,还怎么让程序去处理分析问题?
不过郑毅到不用这么麻烦,他从《机械公敌》带回来的手机里面有着现成的语音助手程序,只要桑尼将其源文件破解,然后进行复制和修改就可以了。
当然由于这系统是基于英语语言制作的,所以要做成识别中文和其他一些常见语言还需要一些功夫,但是有桑尼这台移动超级计算机,一切都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