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三章 初闻月旦评

魔凌万界 丰争 2572 字 9个月前

话才刚落,庙内有人回应:“我等也是借宿之人,庙内大的很,不差兄弟三尺卧睡之地。”

“多谢尊驾体谅!”

这是一座夫子庙,供奉着夫子之像。

夫子塑像身着儒衫,一手持书,一手握笔。双目平视前方,神态雍容,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至,显在是出自大家之手。

塑像的正下方,一位四十来岁的汉子坐在火堆旁,上面架着一口锅,正在煮着食物,浓浓的香味溢出。紧接着汉子的旁边,坐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黑纱罩面,怀中抱着一口长剑。

“陈铮多谢尊驾留宿!”

站在门口,陈铮拱手作揖。

这汉子看到陈铮,眼前一亮,不禁暗赞一声:“好一个气质卓灼的后生仔!”

陈铮外罩青衣,内着锦衣。行走间步履从容不迫,虽说不上英俊,但面部线条分明。尤其是一双眼睛,目光深邃,幽幽如一汪深潭,显然身怀上乘武学。

“这是哪家的后辈晚生,年纪轻轻,修为已入化境。”

大汉常年行走江湖,处事圆滑,惊讶之色一闪即收,笑呵呵地说道:“赶的好不如赶的巧,我这一锅地龙汤刚要下架,来尝尝我的手艺。”

陈铮走到火堆旁,客气的问道:“不知尊驾如何称呼?”

走江湖的人,接触的是三教九流。听到陈铮文邹邹的话,大汉有些不习惯,哈哈笑道:“什么尊驾不尊驾,承蒙江湖上的朋友看的起,称一声罗君子。”

“见过罗大哥!”

陈铮再次拱手,在火堆旁边坐了下来。

目光顺到大汉身边的女孩身上,只一瞅便收回目光。

罗君子见状,哈哈一笑,介绍道:“这是罗某的世侄女胡媚娘,倒与陈哥儿年龄相仿。”

听到罗君子介绍自己,胡媚娘微微点了点头,很安静的坐在火堆旁,看上去是一个颇为文静的姑娘。

陈铮拱手道:“胡姑娘有礼!”

萍水相逢,点头打个招呼,陈铮便与罗君子闲聊起来。

这罗君子是个豪爽健谈之人,开口就停不下来,江湖逸趣,各大门派的秘闻,脱口而出。尤其说到了自己平生得意之事,眉飞色舞。陈铮是个很合格的听众,偶尔插一句,就能撩起罗君的谈性。

锅里的地龙汤“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一股肉香味传出。

胡媚娘见状,用筷子在锅里面搅拌着,加了调料。闻到了地龙汤的鲜味,罗君子停止谈性。陈铮的目光也对向了胡媚娘。

胡媚娘十五六岁,常年练功,身段姣好的,曲线玲珑。

陈铮只看一眼就把目光移开。

这时,罗君子乘了一碗汤递给陈铮,笑道:“地龙汤要烫着喝才鲜!”

陈铮接过碗,轻抿一口汤水,滚汤的热流顺着喉咙而下,烧心火燎,一股热气腾起,全身疲乏一下子消失无踪。

果真鲜美无比,陈铮不由竖起大姆指。

“好鲜的汤,罗大哥好手艺!”

罗君子哈哈大笑起来,得意的说道:“我这一锅汤,十人有九人喝过都说好!”

一碗汤后,陈铮放下碗,向罗君子问道:“罗大哥要去哪里?”

“江城书院,媚娘是清照先生的入室弟子,这番回乡探亲。正好我要去江城看望朋友,就顺路与我一同返回江城。”

“陈哥儿也去江城吗?”庙宇外的官道直通江城,故尔罗君子有此一问。

陈铮哪知道江城是什么地方,他就是试探着一问。顺着罗君的话,点头说道:“好巧,我也要去江城。早闻江城书院之名,我这次是特意前去瞻仰一番。”

罗君子闻言,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叫道:“可是赶巧了,江城司马白先生于七月十五举行月旦评,陈哥儿说不定能得白先生看中呢。”

说到白先生,罗君子便又滔滔不绝起来。

“白先生隐居江城二十年,今次是受清照先生所邀,才出山主持月旦评。若能得了白先生的认可,陈哥儿必定名动天下,必可名录雏凤榜。”

陈铮双眸之中,血光一闪即逝。

又是月旦评,又是雏凤榜,看来自己真的赶上好时候了。只是这个时间也太巧了,不知是否与朱子洞天出世有关系。

罗君子对这位江城司马白先生推崇无比,勾起了陈铮地兴趣,倒要见识一下,这位白先生是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