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深秋与牲口

不能去镇上及时谈判,胡萝卜就不能及时交粮。按照规定的比例,胡萝卜把烂的好的,一堆堆全部交上大队,都不够!

这些都交由干部们管,村民们只能瞎出出主意,帮忙清理山路,一点一点小心翼翼晒红薯,除此之外,刨粪、拉粪、少量的播种、其他杂事,这就是村人们每日工作。

比起之前,清闲太多。

也许就是因为清闲,村人们那根筋放松下来,这就坏事啦!

连续高强度工作、冷热交替、脏水长时间泡脚,一些列事情导致的不良影响,纷纷赶来。多数年老体弱、幼小身子骨弱、月事乳期中的妇女一个接一个病倒。

春秋本来就是疾病多发季节。

就连叶奶奶、叶妈妈、晓丫头、叶小五,也有感冒一两天。吓得甜妹儿从空间里,扯出一堆乱七八糟草药。

在生病的村人中,发烧感冒是常事,有的上吐下泄、头晕眼花……因为黄老太太的事情,三村人都特别注意老人娃娃的身体,生怕出现万一情况。

一有问题,就背着抱着抬着,往各村大夫那送去。

可是村里的草药有限,白老爷子更是忙得团团转,差点自己病倒。最后小干部们、毛头小伙们、细心妇女们,全部尽力帮忙,才让情况一点点变好转。

只是这草药确实越来越少,进入秋季,山里也不好采,白老爷子估摸着山路一通,不管这样,他都必须去县城一趟。

要知道,冬天感冒更多!

作为大夫,家里没药,心里没底!

无意中听到这话的叶三叔,道一句“白大夫你稍等”,刷刷刷跑出白家,通知平坝里晒太阳的大哥大嫂。

他不知道什么具体原因,但难得记得清楚,昨晚大哥大嫂,有提到‘特别想回娘家看看他们情况,可瘦驴属于队里,路途遥远,风太冷病倒……’,那时候他们语气特别低落。

如今一合计,有白大夫一路,瘦驴好借、一路热闹不说、安全还有保障,这不就是大好机会嘛!

此时村里猪圈边,夏老爷子悠哉悠哉前面走,甜妹儿努力不懈慢跑热身,他们负责检查村里所有的牲口。

这是白老爷子委托的,对外称,‘夏老爷子曾经有给牛马看病的经验,看猪看牛没多大问题’。

夏老爷子:……我都不知道我给马看过病,老伙计,这锅不是这么甩的。

他自然没当过兽医,但是看有没有瘟疫病,以及一些简单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的。至于甜妹儿,是被他拎来教育、锻炼的,为自己啥徒弟的安全,他早就晚上看过一遍。

三遍拳法打完,甜妹儿用小方巾擦擦细汗,再用心叠起来,放线衣肚上的小兜兜里,抬头问夏老爷子:“臭师父,猪生病会咋样?”

夏老爷子吐一口烟雾,“咳嗽、鼻孔可能流出少量清鼻液、灰白色粘性或脓性鼻汁,呼吸加快,初期温度、精神、饮食均表现正常,后期……”

甜妹儿稀罕地抱起一只调皮活泼的小家伙,慢慢检查,粉嫩粉嫩的毛发,眼睛眯成缝,俩大鼻圆溜溜的,戳一戳,软软的。

“它有没有问题?”

“烤全猪肯定好吃!”

——一老一小声音同时响起。

愣神两秒,甜妹儿放下小猪崽,撒丫就跑,夏老爷子挥着长烟杆在后头追。

甜妹子不认识黄老太太,出于礼教,还是努力挤出两滴眼泪,拉着三姐姐,态度恭敬磕三响头,烧几张黄色纸钱,然后乖乖坐在一边,安安静静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山娃娃们的午饭在碧土村食堂吃,同种样式的青砖靑瓦大房子,熟悉的食材,陌生的面孔,与不一样味道。有娃娃甚至吵着闹着要会村,直到一盘盘饭菜端上来。

洋芋鸡块、回锅肉、醋溜大白菜、肉沫茄子、豆腐鱼汤,肉圆子,酒米饭……九盘量少的热菜,摆在八仙桌正中心,有荤有素,浓香四溢。

碧土村的村民止不住吞咽口水,摸摸空空荡荡的肚子,可惜地摇摇头。他们只能闻着菜香味儿,以及就着菜沫肉渣,只有碧土村的客人才有资格享受这一桌。

甜妹儿不用偏头,听到晓丫头吞咽口水的声音。好吧,对于有些饭菜,她嘴巴里也痒痒,想尝尝味儿。

年纪大的老奶奶们最先上桌,一个一个问小家伙们‘乖不乖’,必须听到‘乖,下午一定听话’,他们才被允许上八仙桌。

作为黄队长家的客人,碧山村与碧水村的山娃娃们,第一次环坐食堂八仙桌吃饭,个个扭动着小屁股,或害羞或激动或兴奋。

“碗里不许堆积肉菜,谁要是违反,他就得下桌。”这句话是说给山娃娃们听的。

桌上菜不多,尤其是肉。老人们一喊开动,娃娃们的筷子勺子,霎那间全都挥舞起来,大口大口吃的满嘴流油。

“小丫头,吃鸡爪,吃鸡翅,梳妆打扮溜儿!”张老祖不忘给,甜妹儿等几个罕见的乖巧奶娃娃,碗里夹肉。

甜妹儿吃一口粉软的洋芋块,啃一口香滑辣辣的鸡翅膀,晃晃脑袋,还是白奶奶与妈妈手艺好,可惜她们不烧鸡。

下午还得忙,不知道家里人都吃的啥?

**

一亩梯田的水基本排尽,新的泥土也一篓篓背上来。

叶家三汉子把干稻草一堆一堆摞成圆锥形,再用一堆玉米桔杆在草堆的最下面,开一个烧火洞点上火,等火燃起来后,再用草皮把口封住,白色的烟从稻草堆里冒出来。

这就是天然肥土。

等火烧完,地变得焦黄焦黄的,就可以种下秧苗。

叶爷爷在另一边用锄头锄地。

好几斤的笨重铁家伙,在他手中上上下下,深深凿入地里,额头上的汗水也流入地里。

抬头望望依旧灰蒙蒙的天,叶爸爸皱眉,擦一擦汗,低头瞅到自己媳妇儿,提着两木桶熟红薯,正在爬梯田,放下农具,赶紧跑去帮忙接她。

“开饭啦!成人六个红薯,一碗泡菜。娃娃两个半红薯,一碗泡菜。”

碧山村梯田上,叶爷爷他们聚集在一起,用井水冲洗手,直接拿起大红薯,留着红油辣子泡萝卜,大口大口啃嚼起来。

暴雨过后,有最多梯田的碧山村最忙。

背土肥土,排水下种,那一样的活计都不轻松。

的亏村里人生病的不多,白老爷子替全村人都开一副驱寒提神的草药,熬制出来,放在山下,人人必须一斗碗。

因此,今日碧山村的午饭,特别简单。

直接蒸红薯,只洗泥,不削皮也不切块,用本地话,这叫吃亮红薯,小孩子叫逮干饭,不用碗不用筷,不用去食堂,外田野里就可以用手直接抓着啃。

“也不知道甜妹儿哭不?晓丫头闹不?别吓着孩子?”叶妈妈有点担忧闺女,虽本地风俗一向如此,但丧事吓到孩子的事情,大家还是偶尔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