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夜集与戏台

白老爷子点头道:

“那里还有夜集,也就是我之前在村里说的地儿,逛商店,在农村买不到的货物,棉布棉花油盐酱醋茶,甚至药材,在这里碰碰运气就能买到。”

甜妹儿眼睛一亮道:

“咱们还可以在那里摆地摊,对不对?”

若是这样,她就可以把空间三箩筐提出来。

话音刚落,敲门的声音忽然响起。

开门之后,进来的正是老熟人公社民兵连长易学兵。

他笑道:

“白老爷子来县城,也不先来公社看看,或者来我家坐坐。”

白老爷子起身迎接,笑着解释,“到县城已经快五点,公社也差不多下班。”

一番客套话之后,说起夜集,肯定是易队长更了解。

“编筐、农具、木头玩具、盐巴调料、……都可以在这里卖,往常地里粮食蔬菜也有卖的,但现在,市集上应该只剩下小孩吃食,野菜野果野味类的,也有一些。”

易队长多嘴嘱咐一句,他不太相信白家没藏粮,不过当初不点明罢了。

夜集是有干部维护的,现在正是仓库缺粮时间。

调料类似花椒辣椒姜丝等,是野生类的东西,管理员也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县城居民并没有建立公共食堂,他们也需要吃饭。

公社里虽没有明确取消公共食堂,但对于各村各户的限制已经在一点一点放开,只是没明说没文件的消息,到镇上、农村,会慢一些。

比如现在,县城附近人家晚上偷摸摸烧火,被举报,也不会有人上门搜查,再没有一开始的严查严惩。

野菜野果类此刻还要上交的话,绝对会引起严重后果。

“行,咱们出发!早一点去,能有好位置,还能逛逛县城。”

众人把贵重物品揣衣裳内衬兜里,背上盖着麻布的大背篓,用麻绳把小豆丁栓在裤腰带上,抱着他们,出招待所,拐拐拐,往小巷夜市走去。

没有几步,就遇到很多推着小独轮车,肩挑、人抬、背篓、挎篮、空着手的人,从四面八方巷子拐来。

“今个儿有啥看的!”

“前几天是变脸戏,这几天演得是梁山伯与祝音台的故事!”

“爸爸,我要吃糖人儿。”

“瓜娃子,现在糖人贵了五倍,等降下来再吃。”

……

县城里除去粮食有些紧张,工人们的工资福利依旧不变。

因此,大多数脸上,都能见到和善友好的笑容。男女老少、有背有拉、老弱妇孺、拄杖帮扶、有说有笑,有吵有闹,比现今的村里面,好得多。

长短大小不一的巷子实在太多,看得人眼晕乎乎,本来还想‘偶遇王家亲人’的叶家人,纷纷抛开念头,跟随人潮车潮往前走去。

甜妹儿瞅着右边拐角处一位推着独角车的大伯,鬼鬼祟祟、东瞅西瞧,见没有管理员,从怀里取出铁铃铛,摇啊摇,发出“叮叮铛铛”的声响,转头立马收入怀里。

“豆油!醋呐!”

再扯着嗓子喊一声。

屋里居民们,寻着铁铃铛声与叫卖声,提着醋或豆油瓶子出来。

一拴着红布的中年妇女走入巷子,瞪两眼卖豆油醋的大伯,嘀咕一句“铁啊铃啊油”什么的,不甘心离开。

“右边有啥呢,你看看那里!”叶爸爸扯了扯她辫子,指着前面道,“看到没有,你最喜欢的孙猴子!”

但见平台下一位涂抹五颜六色的杂技演员,正在侧翻跟斗,说话、动作,将孙猴子的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

旁边都是叫好拍掌声,真正舍得扔钱扔物的人,其实不多,大多数人就图免费看乐子,而杂技表演者也挺喜欢围得人多。

越热闹,吸引更多人最好。

甜妹儿摇摇头拒绝,“我有一堆孙大圣啦,不看他!”

进入青山空间,那群金毛猴,长得都差不多,混在一起,她很难分辨哪只是‘之前的孙猴子’,只能把它们暂定大圣一族。

已经能看到夜集平坝,与他们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沟,上面铺着碎花石头搭建成的桥,桥边砌水泥墩护栏,可以并排坐三四个人休憩。

过此桥,戏台子上走马灯亮起来,但戏还没唱起来,但这里,已经有许多摊贩与平坝中心的看客。

说到摊贩,糖人、芝麻饼、麦芽糖等小孩零食,山楂、花椒、葡萄干、活麻雀、野兔、蘑菇等野生吃食,竹筐、背篓、旧布、油灯等杂物也有……种类繁多,涉及到吃的,量都稀有。

很多摊贩是县城居民,也有附近村的农民。

“白老爷子,我们这就去卖点东西,你与文老师,易队长一起在这里逛逛?”

“你们去,小心点,咱们第一场戏结束,在桥那里集合。”

互相道一句小心,叶三叔领着叶安诚,叶爸爸甜妹儿父女搭档,背着各自的背篓,往夜集不同方向走去。

叶爸爸选角落里,是因为他卖的东西还不错。

暂不愁没人买,反倒是不希望引起太多人的围观。

叶三叔背篓里只有一样,没剥的一堆桐子,不能吃不是粮食,但可以代替煤油照明,价格准备死咬镇上供销社,收购的价格,不够就卖给供销社。

而叶爸爸的大背篓里除去桐子,最底下麻布掀开来,还藏有数个山柿子,一些蘑菇,以珍贵的猴头菇为主,都是山里的野果野菜,在集市卖不犯规定。

麻布铺地,桐子放在上面,蘑菇山柿漏出一角,静静等待顾客。

“爸爸,我们不吆喝一下吗?”

“不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