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寒门贵子(11)二更

敛财人生[综]. 林木儿 3437 字 9个月前

又有宗族做靠山,就更不能轻易搬得动了。

宗族对族人那是可以动私刑,甚至处死的。朝廷律法屡禁不止,就知道宗族力量的强大。比如浸猪笼,这样的事,一直到解放后,很多落后的地方还存在。可见这样的陋习有多根深蒂固。

“爷,这个人不能留。”林雨桐轻声的道。不说什么行侠仗义的话,就只因为两家姻亲,不被这货拖累,也绝对不能留他。

四爷点点头,“不留他!”他的声音很淡,但林雨桐却听出了坚决的味道。

两人要是知道,三郎此刻躺在床上,也在琢磨着怎么才能搬开范县尉这个绊脚石,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虽然动机不同,但是至少这一次,目标却是一致的。

以一个升斗小民的身份,扳倒一个地方官,何等艰难?民告官,先得打二十大板,才问因由。不用的时候,从来不知道古代的律法这么操蛋。

随后这几天,林雨桐是一边忙着收庄稼,一边想着怎么能将那混蛋了结了。

要杀了他,办法有的是。不管是毒杀,还是用□□远程击杀了他。

都不是办不到。

但是,范县尉死的不明不白以后,其余助纣为虐的人呢?还不是一样逍遥法外。

范家的家产被儿孙们瓜分。

可那可怜的两个老人,该交给谁来奉养呢?

四爷笑道:“这都不是正道。想要搬开他,咱们不是最急切的,还有人比咱们更想要了对方的命……”

“县令!”林雨桐脑子里瞬间就跳出一个词,那就是‘借刀杀人’。

“不急!慢慢来。”四爷笑的十分笃定。

秋收完,林雨桐那五亩地,交了税以后,就剩下九百多斤粮食。这要磨成粉,还得有损耗。估计也就刚刚够四爷跟自己的口粮。

这天吃饭,老太太看了林雨桐,就道:“听说你们那屋子盘了炉子?”

这都多少天的事了,现在才问。

林雨桐马上明白老太太想干什么。这是没办法占自己的粮食,就不想叫自己跟四爷在家里吃饭了。

这事她一点也不反对。于是压了压钱氏的手,这才道:“是啊,烧点热水。放心,我没用家里的柴火。五亩地的秸秆够烧了。”

老太太嗯了一声,“既然有炉子,那你们两口子就在自己屋里吃吧。”

话音一落,殷老二就道:“您这是要给我们分家啊?这可不行!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不孝顺呢,是吧?大哥。”

他才不单提自家的儿子呢。

“分什么家?”老太太回头道:“以后,都在各家的屋子里做。省的说我不给你们吃不给你们喝。每天早上,都过来领粮食。看你们能吃出什么花来?”

林雨桐就惊叹,老太太这不光是为了省自家这两人的口粮。这还是要把各家的私房往外掏啊。给的粮食肯定不够,那怎么办?除了自己把私房拿出来贴补,还能有什么办法。

范氏就先道:“奶,这个办法好。相公前两天还说给您老买个丫头伺候呢。有丫头做饭,我们这些晚辈也能放心。”

寒门贵子(11)

林雨桐心里什么都清楚,但面上却必须得不谙世事,得糊涂着。

原主就是个被家里娇宠着长大的姑娘。要是嫁的远,娘家人半年都见不上一面,那么到夫家以后,怎么折腾都行。可是悲催的,娘家跟夫家就隔着河住着,什么风声听不见。要是性情大变试试?她可不想尝试着被火烧死。就连三郎这个二世祖,都知道收敛自己的性情,没道理自己能王霸之气横溢。找死呢?谁比谁傻了?

当初出嫁,娘家爹妈都不敢给带银子出来,就怕被人给糊弄了,就知道这姑娘的性情如何。

所以,她现在就是个腼腆的,害羞的,见人就低头羞涩一笑的小媳妇儿。

家里长辈说话,她不会主动去捡话题。

活了几辈子,要是连自保都学不会,那也就是白活了。

晚上回去,她和四爷才能摘了一天的伪装。躺在被窝里,才能在彼此的耳边说点私房话。

林雨桐今儿把炕烧起来了,这会子倒也暖和,“我看了,老太太动心了。”

四爷就‘嗯’了一声,“已经跟范家牵扯上了,就不能再继续往深了牵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事,多了去了。”

不知不觉成了被牵连的炮灰,就才叫悲剧呢。

林雨桐小声问道:“能不能分家?”

“殷家整个宗族里,就没有老人健在,兄弟分家的先例。”四爷叹了一声,“要不然,以……爹的性子,早就闹腾的分了,还能等到现在?”

这倒也是。

大房不劳作,二房能闹腾,三房也是不肯吃亏的。能分家,早就分了,还能等到现在?

四爷又道:“殷家的祠堂里,有官府赐的一块牌匾,给了‘大孝’二字。就是因为一家子儿孙侍奉老人坚持不分家的缘故。”

所以,为了维持大孝之家,殷家只要老人还健在,就不兴分家。

谁敢提分家,就是不孝,就是触犯了族规。严重者,是要被逐出宗族的。

一个连宗族都容不下的人,可以说这天下就再无他的立锥之地了。除非隐姓埋名或是上山成了山大王。

林雨桐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殷老二在家里变着花样的跟老太太折腾,就是绝对不提分家的事。

这个消息叫两人有点沉闷。

四爷拍了拍林雨桐,“也不是绝对没有办法,只是这得需要时间。”

这也是叫人无奈的事。

林雨桐转移话题道:“范氏这性子,可见这位县尉,只怕品性也好不到哪里去。”

四爷呵呵一笑,有些意味深长的道:“那你还真猜错了。爷今儿还真打听了。谁提起范县尉不夸一声好。”

原来,这范县尉最大的名声,就是知恩重情。

这范家收留了他,把他当成养子一般养大。供读书。这人也颇有几分本事,还真给中了进士。虽然只是同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