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重返大清(68)三合一

敛财人生[综]. 林木儿 9657 字 9个月前

哪怕败了,自己在这其中也不会一点收获都没有。

若是成了,这功劳足够一个亲王爵位的。

进一步退一步都没有吃亏,因此,他请旨请的毫无压力。

四爷眯了眯眼睛,笑了笑,“你是朕的儿子,有什么信不过的……去吧,就按照你说的办。”

等弘历走了,四爷却叫林雨桐打发人盯着弘历的府上。

这段时间弘历的府上林雨桐一直叫人盯着呢。结果没两天就传来消息,吴书来避着人亲自去了一家当铺,从当铺里取出一车的东西来,趁着夜色从后门回府了。

弘历拿东西在银行抵押过东西,却从来都没有去过当铺。

那这东西从哪里来的?又取回去的是什么东西?

探查的人专门测了这一车东西在土路上留下的车辙,根据计算,得出的结果是那是一车金子。

四爷冷笑一声,将送上来的消息往一边一扔,骂了一声:“就那点出息!”

林雨桐也忍笑,只怕这一车金子真是弘历从白莲教手里忽悠来的。

这两方遇到一起,就不知道谁坑谁了?这些人也是,弘历在女色上确实有些糊涂,但在其他地方,他们要是把弘历当傻子,那他们可就真成傻子了。

这不,还不知道有不容易赞起来的钱财,就叫弘历这么轻易的给弄到手了。

这发家致富的办法,也算是另辟蹊径了吧。

林雨桐又吩咐下去,叫他们继续往下挖,当铺就是一条线索,看看跟白莲教到底又什么瓜葛。这个查起来真不是太难的事,最后查来查去,查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身上,这个人唯一有用的信息就是玉柱的奶娘的表弟。

林雨桐就了然了,这八成就是李四儿死守的东西,辗转落到了白莲教手里,如今又到了弘历的手里。不过这李四儿藏钱是有一手,放到当铺里去,到时候拿点银子赎当就是了。而且他用的这个人,是它儿子奶娘的亲眷,更何况,这表弟跟奶娘表姐之间还有点说不得的二三事。为了给她儿子留个后手也是费了思量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这么轻易的就将东西给交出来了,可见白莲教这些说的是供奉佛母,其实也都不是什么善茬。

开年了,都挺忙的。主要是要打仗了嘛。多少大事忙不过来你呢,弘历府上这事,林雨桐就说直接先扔一边去,看他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这边刚吩咐完,董小宛就进来,“……林家的事查清楚了……”

得!看董小宛的表情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别的事情都先推了,连孩子得叫奶娘带出去玩,指了边上的椅子叫董小宛坐了慢慢说。

董小宛将边上林雨桐吃剩的半盏茶端起来一口给灌下去了,这才道:“怪不得娘娘叫查,这林家确实是奇怪的很。”说着,缓了一口气继续道,“这位林平大人,是康熙五十年进士,二甲七十二名……”

吊了个车尾,算是幸运的。

林雨桐点头,听董小宛继续往下说,“……林大人是山东济南人士,家里就是务农的。只一个寡妇娘将他拉扯长大,供他念书,在考取了秀才之后,娶了同村方家的女儿方氏……”

“方氏是农家女?”林雨桐挑眉问了一句。实在是有些惊讶,倒不是说看不起农家出身的姑娘,可方氏给人的感觉可不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的农家女儿能有的样子。哪怕是跟着林大人这二十年来学,可有些东西却不是那么容易学出来的。按道理说,她在成亲之后很长时间都是在乡下地方的,直到十多年前,康熙五十年之后,生活才优渥了起来。接触的环境才会改变。那时候的她很多东西都已经成型了,怎么能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呢。就说她行礼的仪态练一练能练出来,可那一口京片子半点口音都不带,这却不容易。

这点疑惑一露出来,董小宛就更加佩服了,“原来娘娘看出了蹊跷。娘娘叫我查,往深了查,对林大人而言,这岳家是何等亲近的人?当然得好好查查。可这一查就出问题了。林大人确实是娶了方家的女儿。可据那些有了年纪的老人说,这方家是逃荒来的,说是原本也是书香人家。后来在当地就落户了。将家里的女儿许配给秀才林平之后,不到一年,这方家老两口连带他们的儿子都回南边老家去了。之后,也只从这方氏的嘴里听到过娘家的消息,再没别人见过方家的人。再后来,也都是林平中了进士之后的事了,听说是方氏的老家发了大水,一家老小都没逃出来……当地的父老还夸林平,说是不忘本,发达了也没抛下糟糠之妻……尤其是在方氏没有娘家撑腰之后……”

所以说,这个方氏本身就来历不明。

可为什么别人不选,只选这个林平呢?真是林平有才华,叫他们看出此人必中皇榜?

这是扯淡!

于是又追问董小宛,“林家呢?”

董小宛皱眉,“……林平的父亲是招赘到当地的,原来是哪里的人,没人说的清楚。本就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挑着担子南北东西的跑,哪里的方言都会说,为人及其圆滑。林平的母亲是家里的独女,原本就打算招赘的,可是说来说去说不到个好后生。谁家有出息的儿子都不愿意招赘出去。这才将这个货郎招赘进门了。能说会道又能支应门庭,无父母无兄弟三亲六故都没有。这样的女婿进门才好拿捏,也不怕欺负自家女儿……”

于是,林平的父亲本身就是个说不清楚身份来历的人。

那么这些人选中林平,是不是跟他父亲有关呢?

林雨桐心里转个不停,听董小宛继续往下说,“……林家原本不怎么富裕的日子,打从女婿进门,一天一天就好了起来,置办了田产房产,日子渐渐红火。成亲后第三年,林平就出生了。打从林平出生,每年林父都会带林平出一趟远门,来回一个月左右。说是去祭奠老家的祖先了。但具体是去了哪里,就没人知道了。不过咱们的人从林平幼年的玩伴那里找到了一件玩件,木雕的小玩件保存的很好……”说着,就从腰里的荷包拿出小小的小马驹来递给林雨桐。

林雨桐接过来一瞧,马蹄上有个不怎么清晰的印鉴,是楚云阁。

楚云阁可是老字号了,在京城里经营了上百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也就是说林父是带着林平来京城了。”林雨桐将那小玩件放在一边,问了一声。

董小宛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据这位玩伴说,是林平从外地祭祖回来送给他的。”

那这就错不了了。

林雨桐看了那小马驹一眼,“可去楚云阁问过了?”

老字号就是有老字号的优势,他们的东西有印鉴,而且售卖出去的每一件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卖给了谁什么时候卖出去的都有记载。

董小宛点点头,“查过了……按时间推算,哪一年林平该是六岁,但卖给的人却不姓林,是一个叫做朱顺的。我又叫人查这个朱顺,这个人应该是京城地面上的人,姓林的查不出来,但这朱顺该是能查清楚吧。虽然废了一翻功夫,可这个人到底是查到他的踪迹了。此人原本在西山脚下开了一家大车店,五年前不知道什么原因经营不下去了,关了门,倒是在福缘寺出家了。”

出家了?

“这福缘寺要是没记错,还是在西山吧?”林雨桐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问道。

董小宛诧异的看了一眼林雨桐,应了一声是。

“西山离煤山那棵古槐有多远?”林雨桐问了这么一句。

董小宛几乎是跳起来,“娘娘是说崇祯皇帝上吊的那个……”

除了那个还有什么解释。

董小宛呼吸都急促起来了,“这是反清复明那些人在捣鬼?那林平到底跟那朱顺是什么关系?”

你问我呢?我能问谁去?

董小宛低声道:“林平会不会是朱家的后裔?”

要是朱家的后裔这会子就不会被当成枪使了,戳在最前面的一定不会是大boss。

不过朱顺就很有意思了。不知道真是朱家的后裔还是朱家的忠臣?给忠仆赐姓氏,这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

林雨桐心里想着,先把这一节放在旁边,继续问,“那林平的女儿是怎么回事?怎么进宫的?”

董小宛又皱起眉头,“这又是一件怪事……”

重返大清(68)

“您怀疑谁?”董小宛看向皇后,低声追问了一句。

林雨桐看了董小宛一眼,她喜欢这丫头的一点就是,在自己身边从来不拘束。有什么就问什么,不懂的就问出来。然后一一都收拾进心里,记住她,然后长记性。这两年学的越发有气度了。不少宗室的福晋都旁敲侧击的打听过,问自己是想给她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家。这事……林雨桐提过,但没逼迫。这丫头是个心里有数的,她嫁人不嫁人,嫁什么样的人,她自己下决心就行,林雨桐并不会指手画脚。

见她问了,林雨桐并不隐藏,只问道:“若是弘历的那个侧室……她一个刚从闺阁出来的女子,哪里有这手段?就算是有想法,没有为她跑腿的人也不行。她能调动谁呢?或者说她能信任谁呢?”

不是绝对信任之人,不可能将隐秘之事告之。

除了承恩侯府就想不到其他人。

董小宛这么说,林雨桐就点头,继而又追问了一句,“别人对承恩侯府不了解。你却是了解的。知道承恩侯府,知道我跟承恩侯府的关系,那么从你的认识里,你能从那侯府里找出一个敢办这样事的人来吗?”

董小宛皱眉想了半天,到底还是摇摇头。皇后跟承恩侯府的关系如何,这两年她看的很清楚。宫里需要出席的大小宴会,一直都是只有觉罗氏老夫人来了。要知道,觉罗氏老夫人跟承恩侯府,如今可是两码事。皇后压根就没想叫老夫人再回乌拉那拉家的打算。一年多的时间了,承恩侯府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曾再被招进皇宫。那府里的任何喜事,皇后也只做听不见。这些人不知道背后走了多少门路,十三爷的府里,十四爷的府里,九爷府里,就是弘旺阿哥的贝子府里,也都上门求了。只想打问宫里的意思,再就是给皇后娘娘一个态度,想说他们知道错了。可皇后压根就没理他们这一茬。

年底官员考核的时候,乌拉那拉家的好几个爷们,都没过关,又被万岁爷下旨申斥了。要说在这种时候,他们还敢出来蹦跶,还真有点说不过去。

董小宛心里骇然,“您这是担心有人打着承恩侯府的招牌在外面胡作非为?”

林雨桐没点头,事情总觉得哪里奇怪?林家的女儿入宫奇怪,林家这么轻易的相信有人能保他们为他们出头也很奇怪。看似合情合理,但事情完全说开,林家也并不完全无辜。而更叫林雨桐皱眉的是,这位少詹事林大人,寒门出身,在没什么背景的情况下,能晋身四品,以四十多岁的年纪来说,不能算是不得志。要是谁都不靠有如今的成就,那他就算是是个脑子绝对精明的主儿。要是这么一个精明人,这么轻易的就进了套子了,那这也说不上是精明了。反推过去,就得真的斟酌一下,这个林大人是不是真的在官场上没有什么靠山了。怎么想都觉得林家矛盾的很。

“先查吧。”她这么吩咐董小宛,“什么也别问……”问了这会子我也说不清楚,“往深了挖。把林家往底掉的查……”还就不信了。倒是想看看谁在这里面闹鬼。

这已经不是弘历后院的事了。林雨桐怀疑这是有人刻意在自己跟弘历之间掺沙子。

这事一出,弘历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是自己指使侄女和娘家干出来这事的?

会的!

甚至还会想,自己面上跟娘家闹的僵,保不齐就是障眼法。暗地里叫娘家人做手脚才能撇开关系。他不会想他现在究竟有没有哪些实力。毕竟史书哪些没野心的被清算的都不少。再就是三个嫡子太小了,真要是为了保险起见,即便不能清除障碍,那时刻压着年长的皇子不叫其壮大才是正确的。这次怎么着就是废了高斌了。对弘历的打击不可谓不小。要是从一个正常的思维角度去看的,弘历这么想其实不能算是错的。

帝王就没有不多疑的。不往深了想的脑子也成不了帝王。

大过年的出了这事,林雨桐觉得挺没意思的。

不等过正月十五,就跟四爷带着孩子回园子了。

想比起皇宫,四小只还是更喜欢园子。在宫里是不许他们出去的,也没地方给他们在外面玩。但园子里就不一样了。花房里地方大,也暖和的多,叫人带着去,在里面可以撒欢的玩。

在园子里安顿好,内务府就又叫人来问,正月十五这宫宴还办不办了。

不办!

林雨桐还没说话呢,四爷就直接给回复了。

不光不办了,四爷还不在园子里了。要带着林雨桐出去瞧灯去。

反正太后也不在畅春园,从宫里出来的时候就被十四顺道给接走了。

孩子还太小,出门一个也没带。又专人看着,小半天不在一点问题也没有。

从园子里出来,两人带着人,一人一匹马直奔京城。这一条道上一天十二个时辰,总有人路过,九成还都是百姓得罪不起的贵人。所以连个探头探脑打探的人都没有。

京城的格局跟以前还是不同了。以前热闹的一直都是内城,可自从京郊一个连着一个的办起了厂子,如今瞧着外城可比内城热闹的多。哪怕是现在没有宵禁了,人们去内城的欲望也小的多了。

远远看着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四爷跟林雨桐下马,将马交给其他人,两人就携手步行,瞧着也就一里路的样子,没几步路。

却不想刚转过弯,就听到身后一连串的铃铛声。四爷拉了她避在路边,却见一辆马车慢悠悠的跟了过来。隐约的还能听见说话声,想来马车上的人应该不少。

等到了跟前,车夫热情的招呼,“要做车吗?一位一文钱。”

林雨桐愣了一下,不知道是九福晋的动作快,还是弘鑫没耽误,说了这事才几天,连外城这么远的地方都有马车了。看样子应该是从城外的村子里拉客的。

四爷拉着林雨桐上去,给了车夫两个铜板,然后才上了马车。

到了马车上,四爷就见了一个熟悉的人——苏培盛。

这家伙本来是不远不近的跟着才对,这会子却坐上了马车。还悄悄的冲四爷和林雨桐讨好的笑笑。真是成了精了,不用问也知道,他是猜到四爷必坐马车的。

没理他,装作不认识似得坐在了加宽的车边上。车顶棚上挂着一盏风灯,晃晃悠悠模模糊糊的,叫车厢里总不至于漆黑一片。车厢加长加宽,二三十个人总是能塞下的。车里坐位差不多都满了,看穿着拉的也都是乡下人。

一车人原本还嘀嘀咕咕的各自小声说话,见了林雨桐跟四爷打扮不俗,气质不俗的人,都不敢怎么说话了。一时之间车里静悄悄的。

还好路不远,反正林雨桐把车里还没怎么打量明白,就到了地方了。从车上下来,气氛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下车的地方是夜市的外围,下车的就是他们俩连带着苏培盛了。这边刚下马车,路边就来了几个人,顺着又上了马车,说座位不够也不嫌弃,挤挤就行。可见生意是极好的。

一街两行都是人,两边各式的彩灯挂起来,看不到尽头。边上还有各种的小吃摊子,味道混杂在一起,却并不惹人厌恶,反而显得特别有烟火气。

四爷怕被人冲散了,拉着林雨桐的手顺着人流走。

苏培盛却被人挤的东倒西歪,一时之间有点跟不上了。

四爷也不去管,他的眼睛先是看街边站着的维持秩序的衙役,又看向停在街边巷尾的水车。心里不由的暗暗点头,十四这差事还算当的不错,未雨绸缪,事先防备总比及时处理要更高明一些。

林雨桐却瞧着胖娃娃抱着大汤圆啃的灯直稀罕,拉着四爷去买,“给孩子们拿回去瞧瞧……”

这灯挂的高高的,要价肯定不低。张嘴就要五两,还一副不要还价的样子。

说实话,这造价最多五百文。要是搁在平时卖,也就是一两多银子的事。可这刚赶上这节庆,价格翻番的往上要。

看来不论古今,做生意的手段都是一样的。

这边四爷刚要掏钱,结果一摸荷包才想起来,荷包苏培盛拿着呢。

然后他无辜的看林雨桐,意思是你出钱。

林雨桐白了他一眼,忍着笑正要拿钱,却不想一个笑嘻嘻的声音传过来了,“我掏……我掏……”

是弘昼!

这小子真不会捡时候。

如今想过过二人世界咋这么难呢。

弘昼一手递了银子,一手拿了灯举得高高的拍被人给挤坏了,“爹娘,去酒楼坐坐去。”他朝路边三成的酒楼一指,“有好位置,坐在上面看才好看。想吃什么小吃叫伙计下来买就行了。”

碰上了想走是走不了了。

没言语跟着弘昼往酒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