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三看看他爹六神无主,看看他妈双目紧闭,这家伙眼睛一转,找他爷爷去了,撺掇老爷子,“……咱们办咱们的。看老李家怎么办?有本事今儿就别叫他家的姑娘出门子,看看过了今儿,还能不能再嫁的出去……”
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箭在弦上的道理。
金老爷子在屋子里吆喝起来了:“……办!只管办!进了门的就是我金家的媳妇,不进门来,老子也还不认……”
等的就是这句话啊!
不管是帮忙的还是来吃喜宴的,都已经不耐烦了。
林雨桐就看着英子被金老二一扛,直接给进了家门了。老三从里面窜出去,半抱着何小婉就走。
苏小琴赶紧把林雨桐往里面推,“赶紧的,老四来接你了。”
这边还没坐到炕上呢,四爷就来了。
见了四爷大踏步的进来,林雨桐习惯性的先伸出胳膊,一副求拥抱的样子。过来看热闹的先是愣了一下,集体静默之后,这才反应过来,继而是哄然大笑。好些大姑娘都脸红红的低下头,不敢看了。
林雨桐脸皮厚,只红了那一下下就坦然了。挨着四爷的胸膛,还能感觉到他因为闷笑而产生的胸室震颤音。
就那么公主抱的,被四爷抱进了金家的大门。
新房是西边的第二间茅草抱厦。
里面林雨桐没进来过。如今进来了,坐在炕上了,外面都开始坐席了,她才开始打量起来。
这房间有多大?十个平米左右的样子,一个能睡两个人的炕,炕头放着陪嫁的大木箱子。箱子里放衣服,上面放被褥。而金家原本有的家具,就是一个用薄木头订起来的桌子,没有油漆,就是原木色的。另外还有两椅子,一个自己做的简易的放脸盆的架子。
再没有其他的了。
林雨桐坐在炕上,伸手摸了摸,身上铺的就是一床席子,席子上面是一床粗布的浆染出来的床单,蓝不蓝黑不黑的。没有窗帘门帘,窗户上是新糊上的窗户纸,倒是剪了两个大红的喜字贴在上面,还算是应景。
正看着呢,小老太进来了。抬眼看看,皱了皱眉,到底是没说话。
这边静悄悄的,老二那边也静悄悄的,就只老三那边,娘家人多,喧闹的很。说这个不好,那个也没有,诸多声音不绝于耳。
本该看新娘子的亲戚们,因为开席开的晚了,这会子都簇拥着坐席去了。像是陪着何小婉的娘家人,那一定都是极为亲近的。要不然人家陪着不吃饭的时间图什么啊?
林雨桐叫小老太也去坐席,“咱家就您一个,不吃真亏了。您叫上我姥,您两人占一席都没人说啥。”
小老太啐她:“胡沁!”说着,又小声叮嘱,“甭管今儿怎么闹,你都别出面。”
闹啥啊?
有啥可闹得。
结果林雨桐真觉得自己可能是脱离人民群众的时间太久了,老不然怎么小老太能看的明白,自己就看不明白呢。
这喜宴吃的很快,本来也没什么东西可上的。
不要说什么荤的素的,一水的豆腐席面。
一碟子秋油老黄瓜,一碟子蒜泥的老茄子,一盘子辣椒粉条,一盘子蒸红薯干,再就是炖豆腐一个,煎豆腐一品,按人头一人两个二合面的馒头,就算是喜宴了。
从上菜到吃完,二十分钟都没用到。这边桌子都收拾利索了。
苏小琴跟凤兰几个,帮林雨桐把热水瓶的水接满,就嘻嘻哈哈的撤了。小老太又专门给英子灌了热水,又给包了十个煮鸡蛋塞到新房里,这才踏实的走了。
四爷陪着畜牧站过来吃喜宴的乔站长等人喝了两杯,进来的时候带着点醉意。
给他擦了脸,叫他躺下的时候才半下午的时候。老二老三那边不知道是不是也都醉了,反正金大婶在院子里喊人的时候,林雨桐就没吱声,金满城还没接新娘子回来呢,这会子叫人,指定是又叫去东平村看看的。
天没黑,帮忙的人还都没走,满院子乱跑呢。新房的门帘虚掩都没有,就那么开着。
林雨桐坐在炕头上,四爷就在边上躺着,头藏在林雨桐身后,谁进来都不露面。
金大婶先去了老二那边,过去一瞧,老二是真醉了,正吐呢。
老三呢,那就是个混账行子,指望他去办事,这事一准是越半越糟了。
进了老四这边的门,抬眼就见儿媳妇带笑的脸:“妈……”叫的一点也不勉强,自自然然的。
“哎!”金大婶翻了翻衣角,翻出一毛钱来塞过去,“乖!”给儿媳妇的改口钱。
这个口改的一点征兆都没有,叫她有些措手不及。正要说什么事呢,都给忘了。
正不知道该进还是该出呢,就见儿媳妇从炕上下来了,“妈,你歇歇。今儿人多,你就别跟着忙活了。喝点水!”倒了一杯热水就递到了嘴边。
这边的水刚抿进去一口,嘴里又被塞进了个鸡蛋,油香油香的,是煮过之后用油炸了的。不由自主的咽进肚里,心都跟着踏实起来了一样。
老四媳妇还是那个笑,“……今儿陪着单位上那几个领导喝的有点多,这么躺下就叫不起了,吃的放在嘴边也不知道吃……”
是说老四睡死了。
“没事!”当婆婆的发不出脾气来,“叫他歇着吧。这几天都累。”
本来请不来老二,用不了老三,这肚子里憋了一肚子的邪火,这会子也发不出来了。复杂的回头看了一眼四儿子的新房,高声叫着:“老五……”
老五还没应声了,巷子里又喧闹了起来,比之前的喧闹声更大。
林雨桐都来劲了,“来了来了!”李家的姑娘终于来了。
作来作去的作到如今,看怎么往下作。
她跪在炕上,把新房的窗户打开,结果一探头,就正好瞧见对面的何小婉,这位也是满脸兴味的瞧热闹呢。
金满城骑着自行车,到家门口都没停,一直骑到院子里,新房的门口了,才停下来。
新娘子矮胖的冬瓜身材,从后座上下来,耷拉着脸,头低着,半点停顿都没有就进了新房,哐当一声,将新房的门给关上了。
看热闹的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就瞧金满城一张通红的脸。
也不知道是谁眼尖,高声叫嚷了一声,“城子,你脖子上是咋了?”
这一喊,包括林雨桐在内的所有人,都朝金满城的脖子上看去,只见脖子上好几道子血口子,不用问,都知道那是指甲挠的。再细看,其实那下巴上也有好几道,不过是躲的及时,不怎么明显罢了。
接新娘子去了,新姑爷能被打成这样?
别说是金家人了,就是瞧热闹的都觉得不像样子。
金老三一把把看热闹的何小婉拽出去,探头看他大哥,一见那样,脸就变了,骂了一声,“c他妈!”蹭一下起身就要出去。
何小婉就拉,“有你什么事?”
“管我?”金老三眼睛一瞪,带着几分流氓气,“放手!那是我大哥!”
“你大哥?!”何小婉气的脸通红,“人家那是两口子打架!”
“在我家两口子怎么打都成。”金老三新衣服一脱,往炕上一扔,光着脚就往出走,边走边叫嚷,“但到了外面谁敢打我哥一个试试看?”
何小婉气的直跺脚,这个二百五的东西!
一件金怪这样,外面跟着起哄的越发热闹的。金大婶直想把今儿这婚事赶紧糊弄过去,见要闹事,就赶紧喊:“老三,你给我回去。”
老三从来就不是个听话的孩子。
金大婶气喘吁吁,又得顾着这个又得顾着那个,见老大六神无主的样子,老三跟李家眼看要打起来了,这一着急,就大喊:“老二,管不管老三。”
金满川是真不想管,但看老娘那样,他没出面,甚至连窗户都没叫英子开,只隔着窗户喊了一声,“老三!消停点。”
外面就彻底静下来了。
老三憋着一口气,但到底把拳头给收回来了。
林雨桐心说这二哥当的很有些威信,结果这边还没关上窗户呢,就听见外面一声尖利的哭声,“……亏了先人的金西敏孟大蚕,给儿子娶不起媳妇就不要娶,吃屎的娃儿都比你们这狗x的瘪犊子会办事……”
老大的丈母娘一拍屁股蹦的老高,竟是骂起了金老头和金大婶。
还真以为这边不叫闹事就是怕了他们了。
林雨桐啧啧两声,就听隔壁传来金满川的一声喊:“老三,给我往死里打!”
这边还感叹金老二呢,那边再一瞧,四爷蹭一下子坐起来,脱了衣服撸袖子就往出走。
哎呦喂!我的爷,您这是要干架啊?!
悠悠岁月(7)
接班?
做梦!
林雨桐听四爷说的时候,就直接给回了这么一句话。这事只要随便想想,就觉得不太现实。别的不说,就只林家那后娶的老婆就不能答应。真敢叫前头老婆生的孩子接班,他的日子就彻底的没法过了。
更何况那亲爸就真的愿意?一个是一天都没抚养过的,一个是亲手抚养的。这感情的薄厚根本就不用对比。
如今的林家成,也才四十多岁而已。正当年的年纪,主动退下来?就算是退下来,人家也得等他的小儿子长到接班的年纪才行。
只要稍微知道一点人情世故就明摆着这个道理。反倒是这个亲弟弟,想法还真是有些天真。
四爷笑的又何尝不是这个,“……跟你说一声,叫你知道有那么一号人,以后要是下村了,碰上这个亲戚那个亲戚的……别到时候谁是谁先分不清楚。”
那倒是也不至于。
两人一边搭着柴房,一边说着话。正忙活着呢,外面队长吆喝着喊人了,叫的人里就有四爷。
“干嘛去呢?”林雨桐一边给四爷打水梳洗,一边低声问道。
“给粮站送粮食。”四爷随便抹了一把脸,就转身往出走,“晚上不过来吃饭了,出去送粮食饿不着。”
事实上不光是饿不着,还能假公济私一回,好好的吃一顿好的。
出去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带的又都是每个生产队的公粮。这公粮里其实是有多余的,多出的这一部分都是常在外面跑动的这些人心知肚明的事。把粮食拉到粮站,扛上半口袋粮食去食堂,人家粮站的食堂或是给下挂面,或是给馒头包子,反正换来的吃食,绝对能叫出来跑这一趟的大家伙给吃的肚圆。
这次不光是一人吃了两碗的肉丝挂面,见食堂还有没甑糕的,干脆就直接再用粮食换了十斤的甑糕吃。这甑糕是用糯米和红枣做的,主要是糯米。这玩意本来就不好消化,再加上十二个小伙子就要了十斤的甑糕,四爷不吃,差不多一人接近一斤的量。这还是在吃了饭之后额外加的。
金老三怪四爷:“……是不是傻?一年到头能逮到几个这样的机会……”白白浪费了。
四爷坐在一边歇着,催老三:“赶紧去……要不然抢不到……”
十斤放在一个大盆里,十几个人围着吃,四爷心说这要是一人能分一碗叫自己拿着,那自己肯定不先说,分到自己手里不管是带回去还是叫老二老三他们吃了,是比便宜别人强。但现在这不是围着盆抢食呢吗?说不说的其实都一样。
这么想完了,自己都忍不住笑,话说朕如今也就这点出息了。
老三觉得老四没吃是吃亏了,甩开膀子不要命的往肚子里塞。结果晚上回去一个人在院子里跑圈,吃撑了!
吃撑了还不敢叫嚷,毕竟这都是属于出去干活的人才知道的共同的秘密。要是叫大家知道浪费这么多,估计不能这么善罢甘休。
吃了半晚上也累了半晚上,四爷早上就有点不想起来。
早上下了点雾蒙蒙的雨,空气带着点凉爽。翻个身正要睡呢,就听见金大婶高昂的嗓音喊着:“桐来了……”
四爷这才起身,趿着鞋往出走,“怎么过来了?”
“我奶打发我去康平村。”林雨桐跟金大婶打了招呼就跟四爷解释了一句,“问问你去不去?”
肯定要去的。
四爷正要说话,身后的屋子里又出来一人,“你们也出门?我刚好也去东平村。”
林雨桐愣愣的应了一声,心说这去康平和去东平也不在一个方向上,也不能作伴一道走。说这个干吗呢?
因着说话的是金满城,她也没问。
四爷也没要解释的意思,只说:“等等!我洗把脸。”
在院子里忙活着给鸡剁食的金大婶面上有些尴尬,主动跟林雨桐搭话:“……柴房都收拾出来了?是得多预备点柴火……今年那边就你奶一个人,但这柴火该用多少还是得用……”用一铺大炕,不会因为炕上少了一个人而少烧柴火。
林雨桐在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应着,出了门才问四爷:“……什么意思?”
四爷就笑:“怕咱们借自行车。”
林雨桐:“……”饶是一直认为脑子不笨,可一时半会的也明白不了金满城的思路。他是觉得自己交四爷去康平村,应该会想用他结婚买的自行车。因此先说一声他也要出门来堵自己的嘴的。
怪不得金大婶面色尴尬呢。
一样的媳妇,这个给个自行车,那个想借人家都不给。
这样的差别,要是搁在一般的人,真的都恼了。没有这么办事的!
况且,“我借了吗?”林雨桐失笑,“我没借啊!”
昨儿康平大队来人了,去畜牧站请人,去看看他们大队快下崽的母猪。那他们肯定开拖拉机或是赶车来接。自己干嘛骑自行车?很舒服吗?
一路土坷垃路!
两人笑的不行,到畜牧站的时候果然就有拖拉机来接了。
坐在车兜里,脏兮兮的也不嫌弃,起身拍一拍屁股上的土,一连串的动作做下来,林雨桐都觉得自己特别有劳动人民淳朴劲。
先公后私一番,先去看了人家的猪,给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完了一听这姑娘是蔡婆子的外孙女,就更热情了,亲自把人给送了过来。还带了三四斤的饸络,荞麦面的,其实也劲道的很。
蔡婆子带着英子住的也不过是只有两间草房的院子。比林雨桐跟小老太住的还差了那么一点。
“桐来了。”蔡婆子别提多高兴了,拉着林雨桐就往家里的炕上坐。
英子端着水进来,林雨桐跟四爷就都叫‘姐’。
按说是该叫嫂子的,但叫姐到底是比叫嫂子亲近。
这也是林雨桐第一次见英子,怎么说呢?要说像,是有些像的。一样的瘦高个,长胳膊长腿的,英子的脸长些,再要是胖上一点,就是标准的鹅蛋脸。林雨桐自己呢,脸又比鹅蛋脸稍微圆润一些。再认真看的话,就会发现其实五官也长得挺像的。只是两人的气质悬大了,才不会叫人一瞧就觉得相似。
蔡婆子开箱倒柜的,又是拿花生,又是拿糖块的,“……想着你该是要来了,一直给你留着……”
林雨桐只抓了两个,“本来是打算早几天就过来的,这不是一直没顾得上吗?”
“是!肯定忙。”蔡婆子一手拉着英子,一手拉着林雨桐,“要是你妈看见你们长成这样,指不定多高兴呢。”
这话叫人没法接。
英子就岔开话茬,“……郭生你可能都见过,只是不知道那是咱兄弟……”
郭生是那个养在新庄的弟弟。要是上高中的话,就在太平镇上的。镇上就那么点地方,上中学得从巷子口进进出出的,指不定是碰见过。
林雨桐点头,“过几天我还得去趟新庄,那边养了羊角我去看看,说不定就遇上了。”
据说这郭生的养父母压根就没瞒着他,他是从谁家抱养的,他都有哪些哪些亲人,这些郭生都知道。甚至还从来不干涉孩子跟这些亲人走动。
蔡婆子就说这郭家人,“……难得的明白人。生子想接班不是?你当孩子怎么会想到这事上,不就是你们那姑妈给出的主意!”
这姑妈说的是林家成的姐姐,当年日子难过,为了弟弟十二岁就嫁出去了,嫁的男人整整比她大了十三岁。后来看着弟弟成家,再看着弟弟丧妻,一直到给弟弟续娶,都有这个姑妈的手笔。
“当初要把你们姐弟三个给送人,就是你姑妈的主意。”蔡婆子不喜欢林姑妈,“你跟生子找的两户人家,都是你们姑妈帮着看的。给你姐也找了,只是被我给打断了而已。这些年,生子跟你们姑妈那边一直就来往着呢……”
感觉挺乱的。
老太太还准备长篇大论呢,英子就给打断了,“姥姥!说那些干嘛!跟咱有啥关系。”叫她说,这也就是跟亲妹子要嫁到一家去了,往后处的时间久了,自然是更亲近一些的。但对于其他的人,比如说那个被姥姥一直挂在嘴上的亲外孙郭生,真说起来,亲吗?从血缘上来说,亲的很!嫡亲的!可要是从情感上来说,亲吗?只怕人家对她们姐妹,还不如他养父母再他之前抱养的那个养姐亲呢。
别说是刚要认回来的妹子,就是她自己,都不喜欢听姥姥说起这些个过往。
老太太真就不言语了,眼里到底带了几分伤感。
这叫气氛显得有些沉闷。老人家的心跟她们还是不一样的。
林雨桐给四爷一个眼神,四爷有眼色的去院子里找活干去了。英子拉着她才又说起了金家的事,“那李家的嫁妆……有什么?听说了吗?”
真没有。
林雨桐摇头:“随便陪送两件就行了。他们家也摆不下别的啥东西。”
英子就笑着将柜子打开,取了一个包袱出来,“这事姥给你准备的。咱们一人两个。”
是老粗布的被里子和褥里子。
林雨桐就笑着接了,“两床被子就行了。以后再添……”
英子轻轻的推了她一把,“别犯傻。咱们自己准备两床,他们家怎么找也得准备两床。要不然有了孩子,叫孩子盖什么?”
特别现实的问题。
可林雨桐想说,你真想多了。金大婶压根就没想给其他三个儿媳妇准备被褥的想法。听说最近在家里淘换棉花呢,按照数量,只够给金满城的。
她这么说,把英子气的差点倒仰过去,“哪有婆家不准备被褥的?”
她这一出声,把蔡婆子也给招来了。祖孙三个围在炕上絮絮叨叨的。
蔡婆子说英子,“我说招赘,你不是不怎么愿意吗?”